最近百度一位30岁的副总引起了关注,在c114上甚至看到了有人发了将其与李一男对比谁更厉害的帖子,然而我对论坛口水战没有兴趣,我更关注是他们均随着成就产品的同时而成就了自己,前者搞火了百度贴吧、百度百科,使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取得了不错的份额,后者则是用CC08程控交换机帮老任打了如今华为的坚实基础,人们需要好的产品。
上次我在京东购买了一条3.5mm的耳机插口延长线,其接口应该采用铜金属制成,直径约一厘米,长约三厘米,直到最近我才注意这样设计的好处,原来在桌子上,由于这么多的铜,使得这个东西对桌子的吸附力要比一般的普通延长线要好的多,也就不容易在听歌时掉到地上去,这款产品于我而言,就是很不错的产品,我如果再有类似的需求,也同样会优先考虑这样的产品。
以往在华为工作时,做为大公司里的一名螺丝钉,如果非要套上一个产品的话,我所负责的模块或者项目,可以称得上产品,交付一个少bug稳定的特性,或许就可以称得上交付了一个产品,然而正如那句经典的交换机上80%的特性都是无用特性的话所说,我不知道我所交付的这个所谓的产品,是否能让用户在用到时,有如同我上面的那样的感觉,而在敏感且对可靠性要求严格的路由器产品上,软件的稳定性尤其重要,这样的特性,即使用户不会使用,也将自此融入产品,再不敢轻易删除,从此软件越来越膨胀。
从华为辞职后,在新公司,因为公司规模的缘故,我与之前相比,更容易接近客户了,那么到底怎么样去衡量客户的需求是否合理,我们做出来的东西是否能让客户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惊叹一声这恰好就是我所期望的东西,如何避免上面软件膨胀的问题,对我而言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使我越来越觉得如何评估如何做出好的产品,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的重要性了。
对于这样的问题,显然是不会现成的答案的,甚至我觉得,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客户,对于好的产品的定义,也自然是不同的,比如对于不爱听歌的人,显然无法给出什么样的随身播放器是一款好的产品。
如果要弄清楚这样的问题,首先就要对目标市场有深入的理解,甚至需要对目标市场的主要玩家的产品有深入的理解,真正了解客户目前在怎么用,是否遇到了什么问题,如果有机会的话,需要和客户做更多的交流,甚至在现场去了解,去分析。
其次,要多增加碰撞的机会,真理越辩越明,在相关人之间要着力创建思辩的氛围,在东西未经讨论之前,尽量要避免做老好人的角色,不能唯唯诺诺。
再次,在客户给予条件的时候,要尽早获得客户的反馈,这与敏捷开发的原理相似,借此可以快速迭代,快速优化,尽快让产品接近客户需求本质,避免走弯路。
如今我比以往更渴望,能够做出一款真正有人广泛应用的产品来,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岂不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