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记忆

上周六晚,一位远在武汉的同学与我突然联系,向我咨询公司在武汉的招聘情况,这位同学已创业多年,遗憾的是,一直并未取得世俗上的成功。

如今他开始找工作,言语间能感觉出创业多年的带来的疲倦感,回望远去近二十年前的校园一同的失败项目经历,以及他邀我合伙参与其自己的创业项目的经历,而如今彼此都已成家,但立业却依然谈不上,而我自己也已告别首次失败的创业过程已有两年,创业之艰,二八分化,让我为我们彼此都感觉到遗憾。

我们彼此的创业,都带有早期工作的烙印,他从千万融资但随着论坛式微导致难以继续发展的互联网APP公司中出走,在与自身病痛相关的相对小众领域里进行互联网APP的尝试,早期同他合伙的同学陆续离开;我在通信厂商的小圈子里折腾,也经历了伙伴们对前景无望后的告别;如今回望去看,少了think big以及think different反倒是对于我们彼此失败的较好的注解。

创业期间微薄的收入以及养活公司的压力,与身边不走创业之路人们的稳定与闲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多少使得坚持多年的信心被动摇;而成年之后的家庭需求日益增多,暂时看来,回归公司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是缓解家庭压力的良药。

然而对于自我实现的渴求虽然被现实所压抑,它却并没有消失,对我而言,我想我可以借助工作,审视过去的经验不足以及创业失败的原因,同时注意到这个时代还是充满了各种机遇,需要我去挖掘去尝试,我曾经多次谈到自己在努力寻找人生的意义,而如今反复思考,发觉人生似乎并没有所谓的意义,这个世界少了任何一个人,都并不会停止转动,我所能做的,是尽可能让自己多去体验,而在体验的过程中,或许能带来新的东西给人们去体验,或许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给人们去体验,但就是这些体验,以及这些体验过程中经历的各种选择,构成了我存在的意义,也是对我于追寻人生意义的最好回答。

近来流行一种躺平的论调,我并不认同这是一种不思进取式的生活方式,我宁愿相信这也是一种体验,有人去体验创业就要承受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遗憾,有人去体验躺平,在躺平的过程中刷抖音度日或以沉思度日,这些并没有对错,只是不同的选择,就如同不是所有的人都追求金钱,有人觉得基本生活即可,无需996,有人觉得为了家庭,就宁愿承受996,这个世界逐渐解除了基本生活之忧,就应该如此多元。

就如同我之前所思索的,对于孩子与家庭温暖的思念,使我未来我可能会再做一次选择,选择回苏州再度创业,同时也更接近家人,这当然是美好的期望甚至是一箱情愿的奢望,然而如上所述,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

与同学聊完的末了,我跟他说,休养休养也可以,过几年再战,他也笑谈再找找机会,期待未来我们能都重新再次前行。

五一换车记

五一假期妻姐一家来苏州串门,考虑到远门可能遭遇人多,而适逢博览中心有车展,临时决意去车展,顺便在月光码头附近带孩子们玩耍。

一如前年去车展,我在路边从票贩子手里直接买了10元一张的门票,我们便成功进场,大抵是很多人五一都外出游玩,也可能是我们到的时间稍早,车展上人初期并不是很多。

今年相比前年十一的车展之行,有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方面是车模较多,老法师们带着相机不断的拍香车美女,另一方面是我也工作两年有余,略有积蓄,加之去年基金+股票赢利60%,飘飘然开始看BBA了,只不过可能还是性格的问题,BB并未多看,虽然腆着脸体验了一下一百万的GLS的宽敞,重点看了被儿子称为奥迪奥的A记车,也看了V记的XC60与C记的XT5,暂时觉得还是比较中意XC60。

看完车展回去后,当晚我合算了下,觉得考虑到我的软组织损伤半年有余的老腰,以及可能存在的长途回老家需求,还是有必要换个车,于是临时决定,五一假期的第五天去看车。

从首次购房、首次购车的经历来看,我是一个冲动并且在购买大件物品时不太有耐心的人,用最近看投资大佬段永平的一句话“没有耐心实际上是理性不足的表现”来形容最为合适,因此这次购车,当天只对比试乘了一家V记4S店里的现车以及C记XT5,考虑到XC60的噪音与舒适度,没有过多的比较便定了XT5车。

新定了这台车之后,又是卖车环节,因为节后请了两天假的原因,且我工作在外地,妻子又无法开车,这次又是一个冲动的典型,瓜子上注册了卖车信息,仅用不到2个小时,便完成了验车以及车子的售出,2天后车子便已过户,对于旧车我倒也没有留恋,男人果然是喜新厌旧。

买了旧车定新车的过程中,回头看来,如果花时间对比的话,应该还是能少出不少钱来,然后事情已办,只能安慰自己将来如果再有大件物品的购买,还是要延迟满足一些。

大抵两周左右新车将提到手,我这老腰也算有了新的保护,期待带妻儿远行休息,也弥补五一因为儿子生病原定安吉休假失败的遗憾。

卖旧车前要带儿子去商场吃饭,我和三岁多的儿子去车库开车,上了车儿子问我:“爸爸,那个车你买了吗?”,我说:“是的”,儿子开心的回答到:“我可以在车上翻跟头啦,我要放上我的泰迪熊”。虽然儿子还未到知晓车之间的区别,且之前我问他喜欢爸爸的雪佛兰时我回答我最喜欢了,想不到这么快就惦记上了新车,小男人也一样是喜新厌旧:( 当然,让我更注重的是一点,这小家伙脑袋发育的真快,已经能知晓因果关系,虽则我每周陪他时间不多,见到他的成长,使我很是欣慰。

记于儿子三岁后首次高烧

上月十四日,儿子满三岁,适逢周末,我无需从外地请假即可陪儿子度过生日,尽管痴迷于数字一,他也需吹灭表示三岁到来的彩色数字三蜡烛,感受自己已经成为小男孩了;今年我亦刚好本命年,看着这个长成小话唠的儿子,是我在本命年里最大最好的慰藉。

今年的冬春交替,儿子生病的次数偏多,昨天只是轻微的咳嗽,今天便高烧至三十九度多,自八点多吃药后入睡,十点多醒来高烧依然未退,我与妻子轮流抱着哄他,我也继续践行自己每周六必为他读书的习惯,来弥补我常年在外的中心有愧,只是如果没有高烧,就让这个短暂的三天假期更加温馨。

父亲与母亲将于下下周回去老家,儿子又进入平 日里只有妻子陪伴的时光,他只是父亲常年不在身边的三岁的小孩子,我并不敢期求他有多么独立,就如同今晚他高烧时,依然更倾向于妈妈的怀抱。九月里他将去读幼儿园,我期望儿子能开启更多的快乐,健康的成长。

昨晚于一点忙完工作后失眠,早上醒来后又补充睡眠至十二点,下午去见朋友后,给儿子买来他喜欢的甜甜圈,儿子于小区门口接我,我们一家三口手牵手,在小区商业街里度过短暂的亲子时光,晚上带儿子去商场吃饭时,却明显感觉儿子不够欢快,立即回家后便迎来三十八度的高烧。

最近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些机会,使我今年可以回苏州陪伴家人,对此我充满期待。

异地工作五年记

自一六年一月去杭州工作后,到今天,已经五年有余,此间经历首次进互联网猪厂、初次创业并失败、到互联网福报厂、以及孩子出生并成为淘气小男孩,我也奔波于郑州、武汉、杭州,到如今的南京这些城市;三十岁后的这五年,现在回看起来,尽管离家很近,但却越来越远。

近年关的这两周,一则因产品逐渐上量,各种事务纷至沓来,二则因前代产品历史债务颇深,需各种修补扯皮;而家人特别是孩子先是胃炎需连续输液,继而又肺炎需连续输液,在周末需额外工作之余,将仅有陪孩子的机会贡献在医院,真是身心俱累。

这些天睡前自己总回忆起旧时村里的时光,并开始重读多年前所读小说《春尽江南》作者格非的《望春风》,里边的文字竟然让我记起《七侠五义》这样的电视剧,十八年前年我离开县城,应该只是与当时中学时好友的成绩比拼的副结果,那些气力,自我高中时代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尽管上了还算不错的大学,但人生核心目标的丧失,的确是我这些年时常觉得茫然感的来源。

因为没有稳固的人生核心目标,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也并未对金钱产生多大的欲望,而如今这种忙碌的工作,以及异地常年奔波无从照顾家庭的愧疚感,使我不得不反思我是否应该继续这样的工作,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就如同每周三我给孩子录制的视频中,其实已经离外地工作一百零四周的目标很近了。

因而驱使我目前仍未离职的原因,一则是因为还不太愿意摞挑子,我可以称这为多少有些责任心,另一则则是奔波辛苦近两年,期权亦尚未兑现,多少也能给家人在我再次回苏之后,依惯例我大概还是祼辞,提供一段时间的物质保障。

是为异地工作五年之记,继续期待未来五年,在接近不惑之际,略微有些不惑吧;但至少有一点,我该多陪陪家人了。

写于三十五岁生日

昨天早上儿子与我视频时,我隐约听到他好像有说“生日快乐”,但可能妻子想给我留个惊喜,因而儿子也并未再继续祝福我,而我近来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连去求证阴历的工夫也未有,于是似乎第一次印象中忘记了自己的生日。

早上母亲 依多年惯例为了煮了鸡蛋,中午妻子为我做了午饭,儿子因为已经近三十三个月,已经能戴上我的生日帽为我唱中英文并不完整的生日快乐歌,并与我一同吹灭六支蜡烛,晚上于商场吃了一顿丰盛的粤菜,一家五口人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近来公司安排,我逐渐要改去南京工作,因而需要周五自南京回苏州,上周儿子去苏州园区火车站地铁站接我时,我突然意识到这应当是我第二次于苏州火车站下车,上一次还是自上海来苏州公司面试,一转眼就八年过去,我在苏州这个城市生根发芽,这八年我陆续在杭州、武汉甚至郑州呆过,多少有些奔波,然而有家人的城市,总是让我觉得温暖,正所谓此心安处是吾家。

自三十岁后,年龄增长的太快,转眼既将奔四,但倒不至于让我惶恐,一不看朋友圈、二很少关注公众号,更不上微博与抖音,这些多少都让我与时代的喧嚣与躁动隔绝,正如我前一篇博客所说,只要能做点有意思的事情,或者为科技做点细小的贡献,我也就能够体会到快乐与充足。

一年多去杭州前,我一直规划呆两年共计一百零四周,时间过的很快,再有不到三十周,就将接近我原定的计划,对于未来,尽管充满不确定,我仍然保持好奇,也尚未被生活击垮而保持信心,努力着,快乐着,继续下去。

感谢为我付出的家人。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阅读后记

近来完成了此书的阅读,并第一次尝试整理阅读笔记,参考先前读的一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办法,相比之前的读书方法,感觉收获很大。

我常常感觉不到人生的意义,或者说无从给自己找出一个可以值得奋斗的人生主题或者目标,尽管如今有了孩子,似乎为孩子而活可以成为目标,然后毕竟十几年后,他也将独立成家,或许也将面临一样寻找人生意义的问题。

此书的一个作用就在于提示如何达到心流状态,也就是作者强调的心流体验,记得一年前入职时,我提到我在写代码或定位问题时,就能进入这种时间飞快,极为专注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回头看来就是书中所谓的心流,因为它目标明确,有挑战,且有即时的反馈如问题得以解决;然而心流一书,强调的并不仅仅是这种短暂的心流状态如何获得,而是期望能够引导人寻找到一个更具有挑战,甚至是内省式的有挑战的人生目标或者主题,从而将人生中每件事都能够成为这个主题的一部分,将整个人生都变成一种心流体验。

一转眼我工作已经13年,常年在搞网络,我常笑谈,我在华为时抄思科、在盛科时抄博通、创业时抄velocloud、在阿里时抄aws,然而从人生主题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暗含着在借鉴中创新,同时也使得既便在国内也能拥有像国外产品一样更好的体验,给用户创造价值这一个主题,是我读此书之前所并未意识到的。

前些时间,我将博客主题与附题更改为:“求善之旅—藉好奇之心,假创造之手,追求至善”,与我上面提到的发现或主题不谋而合,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人生的主题。

我想读这本书的一个重要收获也在于此,我想借自己的手,能让我所参与的产品更加美好,能获得与其他国外先进产品一样的体验。

其他附思:

1、既便美国有aws、azure/google cloud也仍做了云,这其实就解释了在国内做云的合理性,充分竞争是自由市场的基石,因此其实我用抄这个词可能并不合适,给用户提供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闲谈高考

父母一直带大的堂弟今年完成了受疫情影响推迟后的高考,昨天拿到了民办学院的录取结果,无论从学校还是专业上来说,都不是特别令人满意,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从成绩录取之后,到最终的录取结果出来,我全程参与,这让我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印象中堂弟短暂的在深圳上过一段时间幼儿园,后来就在老家跟着我父母从小学上起直到以指标生考上县城算是最好的高中,自我从深圳福田八卦岭接他从幼儿园回四叔工作处的那个记忆忧新的时点点开始,一晃就过去近十五六年,他从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如今即将上大学面对新的人生,我也即将迈入自己的三十五岁,明年也即将送自己的儿子去上幼儿园,仿佛成了一个循环。

堂弟上小学时,父母那时大概近五十岁,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我的父母大概没有想到,除了他抚养了在我们村子里完成小学的表弟外,还要重新再带大堂弟上大学,在这里我需要向父母致敬,同时既便妻子基本上要全职独自带我自己的孩子,我也并无怨言。

堂弟由父母抚养的这种怪异,也映射出了四叔与四婶的无奈,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他们,在深圳工作了大半辈子,对于金钱的用途没有太多的把握,错过了深圳经济腾飞的时间,因而也未能早早在深圳拥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既便叔叔有深圳户口,也无法使堂弟落户在深圳,从而也无法享受到深圳相对家乡较好的教育,在这里只能说教育公平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长年亲生父母未在身边,既便我父母视同已出,这么多年来慢慢懂事的堂弟,心里也会承受一种莫名的压力,农村高中升学率也低,教育资源也无法与城市里相比,更不消说高考从来艰难的河南,因而公办二本吃力的情况下,三本的结果反倒不那么奇怪了,维持有学上,就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

在此结果之上,我想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需要理清楚自己即将到南昌这样一个离我、离父母、离带他上大的我父母皆远的地方,如何花四年的时间去寻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掌握自己将来傍身的技能,形成向上的价值观,补齐见识上的短板。

而上面所说的种种,我做的不够好,距离我上大学已经十七年过去,我一直没有理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未能找到值得自己一生所追寻的东西,目前也还在努力思考,也尚未放弃。

这篇闲谈动于本周杭州工作之余,完成于周五苏州家中凌晨,算得上没有拖延,预祝堂弟能够不囿于三本这样一个较低的起点,未来有所收获,能够独立自主过上超越父辈的生活,拥有更多的选择。

独立自主与虚怀若谷

昨晚入睡时,进入了回忆模式,也是因着九零后校友提起考大学的一些旧事,因而想起自己高三时搬去另外的高中后,到高考选择志愿,到独立上大学,到不去深圳改去北京,再到结婚,再到购房等等,各种选择中,似乎我均是独立做了选择,实现了充分的独立自主,

在这些选择里,有些在当时其实有另外一种选择,且如今来看,另外一种选择可能的结果会更好,然而,在当时,我有一些情况下,为了独立自主这样的一个念头,或者是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意见,使得走了一条或许在没有人建议时理性选择下我并不会走的路,简单来说,就是意气用事了。

近来这两年,因为有了孩子的缘故,我倒是能够控制自己,将每年的生气频率控制在个位数或接近于零(今年的好成绩),但似乎我在某些情况下,包括工作中,仍有意气用事听不进去别人建议的情况,我想,如果在家庭或生活中,倘若我再如此,应该不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傍样。

结合我自独立自主的上大学近十多年的经验,对于孩子,我期望未来的他,能够在虚怀若谷的态度下,能够做到理性思考后的独立自主;对于自己,我应该更多的倾听,少一些冲动,多一些理性。

记于杭州工作的第五十三周之周五,将娃哄睡后的思考时间。

中年男人的做自己

最近又和同事们去聚了一餐,事实上我是很期望在吃饭时大家能聊些房子、女人这样之外的事情的,然而果不其然,干话很多,除了吃顿饭,发泄一下似乎是在以男性为主流的工人氛围下压抑的恶趣味之外,全然就是是浪费了一些时间。

诚实的说,在这样的场合,似乎每个人都不情愿的被巻入其中,我亦不能脱身,然后我发现自己的话确实少了,既然除了这些谈论之外,如果自己诚然不喜欢,那就不妨不说话,也落得清净。

这其实让我困惑,同事们的聚餐到底该谈些什么,理论上技术圈的人,应该更单纯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反倒是今天与之前相对志同道合的若干前同事们喝茶聊天,倒是谈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或许我对现同事们能聊的事情期望过高了。

我其实很担心自己成为所谓的恶臭中年男人,除了努力控制但也显露的啤酒肚之外,有了孩子之后,既然我期望孩子成为正直良善的人,我便渐渐对这些礼仪性的社交无感了。

所以看起来,似乎在孩子上大成人的途径中,我能做的,便是尽可能让他离前述的那种干话颇多的场景远一些,我宁愿让他有单调的快乐,亦不愿过早接触这种成年人的干话,我更不会以这个社会是和很复杂的来开解,在我看来,那无异于逃避,就如同我不太能容忍过于粉红化的班级群一样,二十岁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是自己对于人本思想理解有限,但三十多岁的时候,我们不能遮住眼睛,因为事不关已或者未落于自己身上,便无视发生在这个国家里的不幸与不公。

所以看起来,中年男人,可以坚持一些东西,但要做好做自己的准备,也就需要承受相应的代价,就如同我如今觉得远离不必要的社交一样,反倒觉得世界清净了许多。

书写与思考

因IT工作多有加班之故,常需要晚睡,而在睡前,我往往又容易想东想西,然而似乎思维在疲惫之余,很难专注于思考一件事,常常从思考工作之事出发,到达思考家庭,又到思考工作,像跳跳球一样不能定于一处(非尊)。

昨晚因为要思考朋友与我,在收入与家庭发展上的差异,想着单纯靠静思或者睡前的静思,大概率既影响睡眠,又难以有成果,在onenote上用键盘开始了比较细粒度的比较,最终结果比较理想,给出了比较量化的原因,也给自己未来的生活选择,甚至包括未来应对孩子问题时的潜在答案。

于是我便觉得,或许写作,是一个比较好的思维工具,近来在推特上还看到,说人的脑子直接去思考,似乎是一个多维的运作方式,而写作,则是降维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强迫自己去压制多维冲动,想来十分有道理。

于是在google里以writing thinking这样的字眼去搜索,在standford大学的一个学报性质上的链接上(https://tomprof.stanford.edu/posting/1472)也强调了如下的内容:

I believe that one of the reasons students have a difficult time writing is that they spend so much time thinking about what to write before they write as opposed to simply writing what they think; the writing facilitates their thinking— their writing is thinking. 

Writing thus integrates the bodily, neural, and manipulative process and in so doing enables thinking by facilitating the integration and restructuring of different thoughts (Menary 2007). The bodily act of writing externalizes our thoughts, and the imposed structure (the written word) provides a vehicle by which those thoughts may be reorganized into new thinking, a new way of seeing the thoughts or a new way of organizing thoughts. This occurs with the manipul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pen in hand, the fingers on key- board, manipulate the written word into new patterns, into new thoughts. The brain, body and keyboard (pen and paper) are coupled to produce thinking: “…writing is thought in action” (Menary 2007).

因此,看起来我需要好好运用写作这个工具,以便于整理思路,并且从技术或者研发的经验上来看,灵感是一方面,而设计如果不能文字化,往往容易招致设计遗漏与返工,君不见,很多国外突破性的技术,总有论文、专利的严谨来证明,靠神棍、天启或许只能走到开始,而写下来才能到达终点。

而且延伸一点,代码写作,可能也是体现思维的一个过程,只不过换了一种表述语言而已。

而从教育孩子来说,在当前这个电子产品大为丰富的社会,且有很多消息干扰的时代,注重其写作这个行为本身,也是对于其脑力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随着儿子逐渐长大,我需要持续关注这个能力的发展并为之提供必要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