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三十五岁生日

昨天早上儿子与我视频时,我隐约听到他好像有说“生日快乐”,但可能妻子想给我留个惊喜,因而儿子也并未再继续祝福我,而我近来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连去求证阴历的工夫也未有,于是似乎第一次印象中忘记了自己的生日。

早上母亲 依多年惯例为了煮了鸡蛋,中午妻子为我做了午饭,儿子因为已经近三十三个月,已经能戴上我的生日帽为我唱中英文并不完整的生日快乐歌,并与我一同吹灭六支蜡烛,晚上于商场吃了一顿丰盛的粤菜,一家五口人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近来公司安排,我逐渐要改去南京工作,因而需要周五自南京回苏州,上周儿子去苏州园区火车站地铁站接我时,我突然意识到这应当是我第二次于苏州火车站下车,上一次还是自上海来苏州公司面试,一转眼就八年过去,我在苏州这个城市生根发芽,这八年我陆续在杭州、武汉甚至郑州呆过,多少有些奔波,然而有家人的城市,总是让我觉得温暖,正所谓此心安处是吾家。

自三十岁后,年龄增长的太快,转眼既将奔四,但倒不至于让我惶恐,一不看朋友圈、二很少关注公众号,更不上微博与抖音,这些多少都让我与时代的喧嚣与躁动隔绝,正如我前一篇博客所说,只要能做点有意思的事情,或者为科技做点细小的贡献,我也就能够体会到快乐与充足。

一年多去杭州前,我一直规划呆两年共计一百零四周,时间过的很快,再有不到三十周,就将接近我原定的计划,对于未来,尽管充满不确定,我仍然保持好奇,也尚未被生活击垮而保持信心,努力着,快乐着,继续下去。

感谢为我付出的家人。

闲谈高考

父母一直带大的堂弟今年完成了受疫情影响推迟后的高考,昨天拿到了民办学院的录取结果,无论从学校还是专业上来说,都不是特别令人满意,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从成绩录取之后,到最终的录取结果出来,我全程参与,这让我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印象中堂弟短暂的在深圳上过一段时间幼儿园,后来就在老家跟着我父母从小学上起直到以指标生考上县城算是最好的高中,自我从深圳福田八卦岭接他从幼儿园回四叔工作处的那个记忆忧新的时点点开始,一晃就过去近十五六年,他从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如今即将上大学面对新的人生,我也即将迈入自己的三十五岁,明年也即将送自己的儿子去上幼儿园,仿佛成了一个循环。

堂弟上小学时,父母那时大概近五十岁,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我的父母大概没有想到,除了他抚养了在我们村子里完成小学的表弟外,还要重新再带大堂弟上大学,在这里我需要向父母致敬,同时既便妻子基本上要全职独自带我自己的孩子,我也并无怨言。

堂弟由父母抚养的这种怪异,也映射出了四叔与四婶的无奈,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他们,在深圳工作了大半辈子,对于金钱的用途没有太多的把握,错过了深圳经济腾飞的时间,因而也未能早早在深圳拥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既便叔叔有深圳户口,也无法使堂弟落户在深圳,从而也无法享受到深圳相对家乡较好的教育,在这里只能说教育公平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长年亲生父母未在身边,既便我父母视同已出,这么多年来慢慢懂事的堂弟,心里也会承受一种莫名的压力,农村高中升学率也低,教育资源也无法与城市里相比,更不消说高考从来艰难的河南,因而公办二本吃力的情况下,三本的结果反倒不那么奇怪了,维持有学上,就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

在此结果之上,我想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需要理清楚自己即将到南昌这样一个离我、离父母、离带他上大的我父母皆远的地方,如何花四年的时间去寻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掌握自己将来傍身的技能,形成向上的价值观,补齐见识上的短板。

而上面所说的种种,我做的不够好,距离我上大学已经十七年过去,我一直没有理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未能找到值得自己一生所追寻的东西,目前也还在努力思考,也尚未放弃。

这篇闲谈动于本周杭州工作之余,完成于周五苏州家中凌晨,算得上没有拖延,预祝堂弟能够不囿于三本这样一个较低的起点,未来有所收获,能够独立自主过上超越父辈的生活,拥有更多的选择。

独立自主与虚怀若谷

昨晚入睡时,进入了回忆模式,也是因着九零后校友提起考大学的一些旧事,因而想起自己高三时搬去另外的高中后,到高考选择志愿,到独立上大学,到不去深圳改去北京,再到结婚,再到购房等等,各种选择中,似乎我均是独立做了选择,实现了充分的独立自主,

在这些选择里,有些在当时其实有另外一种选择,且如今来看,另外一种选择可能的结果会更好,然而,在当时,我有一些情况下,为了独立自主这样的一个念头,或者是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意见,使得走了一条或许在没有人建议时理性选择下我并不会走的路,简单来说,就是意气用事了。

近来这两年,因为有了孩子的缘故,我倒是能够控制自己,将每年的生气频率控制在个位数或接近于零(今年的好成绩),但似乎我在某些情况下,包括工作中,仍有意气用事听不进去别人建议的情况,我想,如果在家庭或生活中,倘若我再如此,应该不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傍样。

结合我自独立自主的上大学近十多年的经验,对于孩子,我期望未来的他,能够在虚怀若谷的态度下,能够做到理性思考后的独立自主;对于自己,我应该更多的倾听,少一些冲动,多一些理性。

记于杭州工作的第五十三周之周五,将娃哄睡后的思考时间。

中年男人的做自己

最近又和同事们去聚了一餐,事实上我是很期望在吃饭时大家能聊些房子、女人这样之外的事情的,然而果不其然,干话很多,除了吃顿饭,发泄一下似乎是在以男性为主流的工人氛围下压抑的恶趣味之外,全然就是是浪费了一些时间。

诚实的说,在这样的场合,似乎每个人都不情愿的被巻入其中,我亦不能脱身,然后我发现自己的话确实少了,既然除了这些谈论之外,如果自己诚然不喜欢,那就不妨不说话,也落得清净。

这其实让我困惑,同事们的聚餐到底该谈些什么,理论上技术圈的人,应该更单纯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反倒是今天与之前相对志同道合的若干前同事们喝茶聊天,倒是谈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或许我对现同事们能聊的事情期望过高了。

我其实很担心自己成为所谓的恶臭中年男人,除了努力控制但也显露的啤酒肚之外,有了孩子之后,既然我期望孩子成为正直良善的人,我便渐渐对这些礼仪性的社交无感了。

所以看起来,似乎在孩子上大成人的途径中,我能做的,便是尽可能让他离前述的那种干话颇多的场景远一些,我宁愿让他有单调的快乐,亦不愿过早接触这种成年人的干话,我更不会以这个社会是和很复杂的来开解,在我看来,那无异于逃避,就如同我不太能容忍过于粉红化的班级群一样,二十岁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是自己对于人本思想理解有限,但三十多岁的时候,我们不能遮住眼睛,因为事不关已或者未落于自己身上,便无视发生在这个国家里的不幸与不公。

所以看起来,中年男人,可以坚持一些东西,但要做好做自己的准备,也就需要承受相应的代价,就如同我如今觉得远离不必要的社交一样,反倒觉得世界清净了许多。

武汉肺炎与农历新年

二十年代的第一个春节,与江南湿冷的冬雨相伴的,是武汉肺炎的肆虐,从我自绝于朋友圈之外,并减少在班级群发言的频率之后,反倒没有过多的恐慌,反倒看到了不少苦乐之处,如不可思议谣言的一出出上演,以及各种县境村境封路的盛世奇闻,等等等等。

原计划在初一左右,如果天气好的话,从苏州开车回家看一下父母,这突如起来的肺炎,使得这个念头就此作罢,城市里人多的地方也不能去,这反倒与我的备用计划不谋而合,刚好在家里给家人作作饭,陪儿子玩玩与学习,弥补我常在杭州工作所缺乏的陪伴。

今天终于放晴,儿子早上起床就奔向屋里投射过来的阳光,稚嫩的呼唤着阳光的名字,让人心情都好起来了,陪儿子接近一周,我开始习惯他像小猴子一样的上窜下跳,不知疲倦的跑来跑去,出于被手机或推特支配的病还未痊愈,以及失去自己自由支配时间的不适,偶尔在他不听话时,还是会有无力感,然而转念去想,人生还有很长的时间,相比之下,这段假期非常之短暂,我还是有必要给孩子些更多陪伴的记忆,因而就释然了。

中午给妻子演示了一把哄孩入午睡的高招,因为儿子喜欢车车,先给他讲车车诱惑他从床上上窜下跳的状态下稳定下来,然后将路上的各种车车都跟他讲一遍,不出十分钟,他便呼呼而睡,我也得以抽空,在床边陪他睡至稳定,并继续读黑塞的《园圃之乐》,可惜今年无从陪妻儿去苏州的一些小众园林里逛逛,真是让人感到遗憾。

期望病毒蔓延的趋势能尽快被控制下来,我生长于这片土地,无论政府好与坏,我都相信这里的人民都有保持健康的权利,也期望之后,人们能从赞歌里,能够想到我们能够怎样更加尊重生命,以及为此应当做些什么,或者不做些什么。

写于杭州工作半年有余并展望35岁后

转眼间在杭州阿里异地工作已经半年,如今已经到了2020年,我也正式迈入35岁这个经常被IT人谈起的年龄大关,并且进入了20年代,多少让人欣慰的是,我还算有一个能够养家的工作。

当有了孩子之后,家庭开支逐渐变大,随着父母也不再年轻,身体上也难免会不断出现小状况,正所谓上有老,下有小,摆在我身上的责任很大,因而我觉得持续的健身,除了给家庭提供经济与精神的保障之外,是我最应该投入时间去做的事情,保持健康甚至强壮,是我35岁之后需要做的重要事情之一;回望来杭工作的这半年,每周中午基本上保证了力量训练,看得到的效果就是体重减掉约6公斤,感冒相对没那么频繁,需要继续保证之。

前几天抽空基于思维导图做了分析,从理性上讲,搬家到杭州,是一个比较优的选择,当前工作还算顺利,一年半后,这件事情计划拿上日程,我其实是一个感性的人,因为冲动,一些选择做的不够好,这次,计划用理性的方式去实现。

我已经从身边过了35岁的人身上,发现了之前读和菜头文章里提到的那种中年人将若干时间以前跟你讲的话,会再次讲一遍,你还需要认真听完的状态,在和菜头看来,这就是所谓的中年油腻,35岁后,我期望自己能够通过多思考,多接触年轻人的看法,对自己不懂之事,要避免嗤之以鼻,避免这种简单化的低功耗行为,免得重复的活着,到了40岁更加固步自封;这其实也是我觉得能将来与孩子做朋友而不是以过来人自居的解药,目前暂记于此,多年后回来再看,自己要努力做到。

鉴于自己短期内仍要持续这种周末往返两地的生活,为避免妻子成为“丧偶式育儿”的一员,我给自己一方面要求在杭州的每周,都要在周三给儿子录一段视频,让我觉得开心的事,我坚持了下来,除外,如没有意外,每周末我都带儿子在外至少玩上一天,让他多接触人和事,这点我也坚持了下来;35岁之后,我期望保持像过往所做的这样,与孩子保持足够的沟通也陪伴,继续坚持交朋友而不是立长辈威风的原则,期望孩子能够看到我的不足,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转眼离解散与朋友的创业团队已经有一年了,30岁之后,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但发生过的事情,却又显得遥远,这一年想来,虽然觉得资源太少,起始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但又觉得这件事情本身,让自己也觉得至少曾经努力过,如果有机会,我原意自己再试一次,展望过往,我觉得在公司小便池上的一句话很应景,不要让物理年龄限制了你,也如同海明威那名“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当然,思考很重要,慎思敏行。

写这篇日志时,觉得35岁这后的日志有些茫然,写完之后,多少给自己了些安慰,人需要自己给自己打气,既便肩上有压力,又有谁到这个年龄没有一点压力呢?乐观点,人在塔在。

求善之旅

今天带儿子乘家附近新开通的地铁去商场玩了半天,满心期望他晚上能早点休息,我能够也稍做休息,看个电影缓解一下一周繁忙工作带来的疲惫,这倒好,他依然床上跑上跑下,翻来翻去,折腾了两个小时到十一点方才睡着。

在他睡前的半个小时,我估摸着他应该困了,于是不再同他说话,免得他更加兴奋反而不能入睡,在关了灯的房间,我静静的躺着,他依然的翻着,不知怎的又让我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如博客前名“寻找人生意义者的絮语”那样,我其实并不知道人生的意义,这让我也突然对我能否照顾好这个对世界报之以哈哈笑的二岁小孩子产生了顾虑,怀疑我是否能够让他将来也避免像我这样产生怀疑。

借了这半个小时的思索,我突然有些明了,对我而言,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比如解决一个问题、比如研制出新的药品、比如研制出新的技术将人从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如今距离19年结束还有3天,我既将迈入35岁的年纪,我自己倒没有做出太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事情,远远不如乔布斯、马云等等,但做为普通人,我能亲身感受到科技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现实,我也可以通过做些细微的工作,参与到一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事情之中;面对我的孩子,我将来或许可以在看到某些问题时,能够问他是否能够想些办法,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从而让世界更加美好,如果他不能有什么大的成就,他可以这样去期冀他的后代,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可以如此,这样未来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故此,我将博客的名称自此改为“求善之旅”,想来与古书《大学》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句多少有些渊源,期望我自古书《尚书》里取名“克柔”的孩子能够将来,亦能提高悟得此理,尽力给这个世界变更美好做些努力吧。

当然,我必须身体力行,事不善不为,事善多为。

附:

1、关于域名, 此域名reroute,在网络通信里,是重路由之意,大白话言之,就是换条路,以求善为准绳,当我迷茫,当我为私欲困惑时,可以换条路,求善而行之。

关于晚睡

因为周一一方面要去办理驾照体检换证并给车子进行一次保养,另一方面要带儿子去打疫苗,而适逢十一假期后首周调休,从杭州回来之后,如果只休息一天,时间无法安排的开,所以周一请了一天的假期,这样周一时间便安排的满当当了。

周日当天,刻意不再喝咖啡或奶茶之类提神的东西,于是晚上12点左右就睡去了,这样较为轻松的八点起床,于是去医院体检、送孩子体检、车子保养、接孩子这一连串事情,便在周一上午悉数完成了。

我时常想起在初中时,晚上严格十点睡觉早上四点起床的作息时间,毕竟那时的生活主要是学习与考试,早起也有母亲及时的提醒(如今想来,母亲在我求学生涯中真是付出了很多,我确实有必要给母亲多些关爱与回馈。),所以做到这样的作息时间,并不是很难。

而大学毕业投入到IT行业之后,休息时间越来越晚,甚至每周晚上基本上都在凌晨一点左右入睡,这里面的原因,大概是如下所述:

在去了杭州工作之后,因为有了孩子,我的家庭重心以及牵挂在苏州,所以在杭州基本上我算是这个城市的旁观者,除了工作之外,基本上没有太多交集,故而从工作效率以及产出上来看,每天工十点下班,也算是为了能够周末在家所提前付出的时间,而十点回住处之后,洗漱并与同住的苏州前同事简单交流之后,离十二点往往只剩一个小时,这短短的一个小时,很难弥补自己觉得没有自己个人时间的心理需求。

因而晚睡就成了一种生活与工作所逼迫的习惯,好在早上可以十点到公司,这样既便凌晨一点入睡,早上还可以九点起床,生活也算健康。

然而,从我自己的内心需求来看,我其实并不是特别喜欢这样的生活,这其中的原因,主要还是我期望能够每晚看到儿子,也期望早上能听到他用稚嫩的声音叫我爸爸,所以,我给自己定的初步目标仍是杭州工作两年,之后要么搬家到杭州,要么离开杭州回苏州继续生活和工作。

但从晚睡这点来看,回顾在杭州工作的这四个月,其实我十点回去之后,除去一些前公司的遗留的事务之外,大多数下班后到晚睡前的这段时间,并不是十分高效,也没有太多的收获,这点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我需要在以下这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是娱乐,杭州的工作相对单调,我需要抛开工作,去看电影或者人文类的书籍或视频,调剂一下生活。

二是思考,思考自己如何从创业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同时,也思考自己如何面对如果回到苏州之后要继续为家庭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

而早起后到上班前的时间,我确实在排除了洗衣服这类事务之后,能够在杭州工作已经过去的四个月里,做到抽出一块时间,为儿子录制一份视频,谈谈我的所思、所想、所见等等,这算是在杭州生活我的一个小小的成就。

马云有一句话,我十分认可,就是所谓的“快乐工作、认真生活”;我虽然并不太喜欢当前的生活,但毕竟我还算乐观,能够积极的应对工作,很少有消极的想法;因为我需要认真的对待生活,来消弥我之前不够认真生活所带来的一些困难,并且我相信,这些困难总会过去,毕竟,风雨过去,总会有睛天。

中秋节杂忆

昨天是中秋节,带孩子去上海探亲,晚上从商场里吃完饭出来,在商场楼顶停车场恰好看到一轮明月挂于天上,回到亲戚家中,吃完月饼之后,突然间多年前在家乡和父母一起过中秋节的场景就涌上心头来。

依稀记得,那时我们常常搬了小凳子,在月光照亮的老房子小院里,我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听着母亲在讲家长里短,甚至怪力乱神的故事,而那时的我,竟对这些事情深信不疑,如今想来,那个年幼单纯的小孩,遥远而又仿佛在身边。

那时候,物质生活并不丰富,北方的月饼,总得来说只有豆沙、枣泥、五仁这几种,我最爱的莫过于豆沙与枣泥,广式的五仁月饼,小孩们一般都不爱吃,但却爱其中的冰糖,如今度过了困乏的岁月,我早已经不贪甜食,因为生活于南方,逐渐开始接受蛋黄莲蓉、鲜肉这些月饼,当然,亦或许那时候因为是年纪小,又是父母唯一的孩子,自然有任性挑食的习惯,像蛋黄莲蓉这种月饼,那时亦曾有过,但自己往往推给了父母了;作为父亲,我借此也要给自己提个醒,等着吃孩子挑剩下的东西呵。

关于困乏,倒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月饼这种礼物,那时似乎也没有过多保鲜期的概念,且亲朋之间,一盒月饼送来送去,收到打开时,偶尔发现月饼已经长了绿毛,这种特质的月饼,我如今还能清晰的想起。

今天从亲戚家回来后,继续折腾NAS存储,付了费的百度,下载速度仍然不超过100Mbps,而免费的google drive,随便一下载就可以到达300Mbps,而且跨越千里重洋,在从百度上搬存储到NAS的等待期间,写完此篇,记念这个中秋节,同样也再次怀念故乡及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