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目标的重建

一四年的第一晚,我意识到自己将三十岁又近了一年,而回想过去的三十年,前二十年还是走了规矩学生的一条道路,而近十年则包含了大学四与工作的六年半,仔细推敲起来,我还是因了高中不知从何处看来的一句“平生无大志”,一直将功名利禄看的淡如白水,然而这淡如白水,却也造成了我自己很少给自己定下目标,日子随性而过,而近来看到星爷的“做人如果没有梦想,与咸鱼又什么分别”这句玩笑话,再加上习总中国梦的日夜鼓噪,而我自己也觉得这样浑浑噩噩下去也不是办法,还是应该为自己定下着实可行的目标来,来约束自己不那么散漫,也借这个新年的机会,完成人生目标的重建吧。

而这里所谓的人生目标,我倒不想再去谈什么扬名立万之类,还是回归到工作与生活上来:

在工作方面,仔细总结学习和工作的这么多年,我总算识别出了自己的最大优势就是对新东西的好奇和钻研精神,而多年的积累,使得我对新东西的理解和掌握比较迅速,工作上也能够得以体现出来;而我曾经一度自恋自己长于写文章,但从近来做汇报或者写博客来看,这方面我却显然需要加强练习;因此在工作方面,除了公司的事务外,我想我需要学会将自己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用文章的形式记录下来,争取达到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文章写出来,也即写一定数量的技术文章,将是我此后即将坚持长期目标了。

当然,作为码农,我还想借此向自己提出警醒,一定要分清道与术的区别,从我自己的精力和年龄来说,对于道的研究(指编程语言的内在细节)应该要放到次要的位置上,而应该把术的研究(指利用编程语言实现业务)放到前面,这应该是我们后续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地方,而前述的文章写作,也应该也贴合这点,要侧重应用与方案了。

在生活方面,近来碰巧看了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以台湾人为基础的故事,加上郎雄精湛的表演,很形象地描绘出了传统中国父子虽则缺乏交流,但无声的爱却从未不在的这种现象,而我在生活上的重心就是上则孝顺父母,将父母照顾好,中则爱护妻子,下则认真对待即将准备迎接的孩子,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团结和睦,稳步向前则是我应该在生活方面上的长期目标了。

而自一二年起,我开始整理每年的工作计划,并在年末过行审视,以后需要做的,就应该只是继续坚持这种习惯,并以上述的目标做为主线,继续前行。

注:

写这篇文章时,我很是疲倦,自知胡言乱语不成体统,待重读后修改吧。

终身习惯的保持

晚上无意中看到用org-mode维护的2013年计划与5月份的日程安排,突然意到我已经差不多八个月未坚持用org-mode来整理工作与生活,同时坚持每日三省了,而这些事情我之前却是从2011年5月份开始的,坚持了两年的习惯,竟然在八个月的时间里被忘记的一干而净,让我懊恼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叹好习惯养成的困难。

很早之前我阅读过蒋介石与曾国潘的传记,这两位都养成了差不多终身坚持记日记的习惯,我倒自知不能以伟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人一生也许做不出了不起的成绩,但倘若能把一件事情坚持至终老,也未尝不能让自己在将来逝去之际聊以告慰。

此刻回想起来,做每日三省与年度、月度计划,对我的工作和生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年初所定的计划,除结婚外,大多已经完成,有了这样一个比照,也容易比较得出自己的所失所得,以便在后续的日子里继续提高自己,改进自己。

有鉴于此,我在这里写给自己,同时也提醒自己,要继续坚持以下这么几件事情:

  • 坚持每日三省(把自己打造的记录软件利用起来,相当方便)
  • 坚持年度、月度计划的跟踪检查,及时查漏补缺,持续改进

再过二年、甚至再过二十年,我祝愿自己在回看自己的这篇文章时,能够会心一笑,原来我曾经迷失过,但是还是回归了方向。

像CEO一样思考

首先,我得声明,我只接触过我所在公司CEO,而我们CEO(方便起见,下称老板)也很年轻,也走在成熟的路上,而这篇感想是从我从自己有限的观察以及自己的思考中所推出的一些感想而已,描述的更多的则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手段。

这周我开始上车考驾照,因而需要在工作日请较多的假,而公司项目组里四五个人并行开展着几个小项目,除本身要负责一些开发工作外,我还要承担起项目的管理及状态监控工作,并且我还要迫切解决困扰我多年之久的害羞膀胱[1]这样的心理症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开始感觉到自己有力不从心的趋势,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起了我们公司老板到少要面对的如下几个问题:

  • 公司2006创业以来,核心产品交换芯片至今无规模商用,如何继续规划公司后续走向,实现最初创业时的梦想(在网上看到一些人对老板只为Money的指责,我反而在想,如果只是为钱,我相信老板呆在美国Cisco可比在中国与这帮烂到根子里的政府以及日益道德沦丧的国民打交道要强得多了)
  • 公司持续未实现盈利,如何应对风投对收益的质询以及董事会的质询
  • 公司工程师与美国工程师在能力与经验上的区别(这里包含我在内,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与美国工程师能力上有不少差距,但我仍在努力提高中),如何在技术上保证持续创新并追赶Broadcom这样的寡头
  • 如何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房价与员工需要提薪来保持激励的矛盾
  • 其他公司里乱七八糟的事务(比如一天无数封的邮件)
  • 家庭琐事等等

从老板的微博上来看,老板对这些事情处理的应该还是不错的,我一年多前来公司时,在网上看到别人评价老板太凶太爱发火,然而至今我与老板开会多次,至今未曾遇到,而老板每周坚持环金鸡湖徒步行走,也印证了老板至少有不错的心情或者心态;而以上种种问题,以我现在处理考驾照这样的突发事务都手忙脚乱的办事能力来看,要是换我做老板,恐怕早就被赶离公司了。

在做了这种的比较之后,我便多少有些释然了,眼前的这些小事情,算些什么呢?甚至害羞膀胱这样的病症,我也觉得至少可以通过控制紧张情绪来逐渐解决了。

诚然,我们可以说老板当然可能也未曾考虑到这些问题而走了创业道路,是创业本身让他开始学会面对这些事情,那我就要说,在老板创业开始时,至少思考过创业的种种,否则又岂能坚持八年而没让公司倒掉呢。

拒绝看似光鲜创业一头热的诱惑,冷静的思考吧,我对自己说,如果以后我认为自己准备好了,我想我同样会走上创业的这条道路,不为别的,至少为验证自己曾经较为成熟地的思考过一件事情。

对于我适合的工作的零星思考

一转眼我已经工作了六年多,我也从北京逃离而转战苏州,农二代身份以及老婆不便工作的特殊情况使我需要一个人养家糊口以致从来也不敢于懈怠并放松学习提高,然而这么多年,我对于工作似乎总是无法有力掌控,虽则待遇不错,但似乎总会达到一种不知该向何方走的状态,是时候要来思考并尝试破解这种尴尬的处境了。

首先我还是需要感谢自己对于各种IT技术的关心,除外也应该感谢自己应该还有不错的智商和勤奋的态度,这使我在知识广度上能够出类拔萃,在思考技术问题上总能神来一笔(这点相信在无论在华为还是如今我工作的盛科的相关同事都可做证明),虽然我一直似乎是一个低调且多少有些自卑的人,在这点上我需要称赞一下自己,并希望自己能够保持。

然而我一直一来有一个较大的毛病,当然,是否称为毛病则有待于我处理该状况的方式,倘能好好利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个所谓的毛病就是:

缺乏对一项技术能够持续的兴趣,往往在理解其总体原理后,便又会被其他技术所吸引而导致注意力迁移,因而导致对每一项技术的钻研不够深,但倘若工作一旦需要到曾经了解过的某项技术,便能很快上手,快速进行原型的开发和评估。

从这个毛病的现象来说,并结合当前IT行业的实际,我相信自己应该避免如下的这种幻想:

认为自己能够轻松跨界,比如跳到互联网(无论是传统互联网或是移动互联网)行业,因为这样的企业往往比较现实,我以往通信嵌入式纯协议类的开发经验显然并不适合。

因此,就以上的分析而言,我自己认为以下这几条道路还是比较适合我的习惯,可以作为中长期(5~10年)的职业发展道路的:

  1. 继续保持对技术的热切态度,以便对于整个IT行业的现状有一定的把握,但要选择通信(数据通信)做为核心的技术发展点(因为这点将与工作相关,根据我的习惯,这类技术我会有相对持久的兴趣和投入),提升方案评估及分析能力,并开始撰写技术文章,在圈子里发声并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CTO方向)
  2. 结合自己目前项目经理(负责整套产品的软件研发)的这个角色,通过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项问题, 提升自己在委托事务,控制过度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创业或合伙创业提供必备的技能。(CEO方向)

显然,上面我所提到的CEO/CTO方向都显得有些宏大了,然而俗话说的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自己定一个远大的目标以便指引方向是在这个浮躁和物质社会中避免迷失的好办法,哪怕穷尽一生都未能成功,我至少可以对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奋斗者的榜样。

这篇文章归入”苏州闲思“似乎并不合适,因为它显得有些严肃,然而我应该感谢苏州这个安静的小城,我在这里拥有了自己的一个家,使我安心思考并触发了今日的点滴收获;因此还是归在此类吧。

失去的写作能力

这里的写作能力,并不限于文字,也涉及到代码的写作。

自我工作以来,业余时间很少以有够写出来真正有用的东西,这个现实让我觉得羞愧又苦恼,如今的我,既懒惰又缺乏坚持,而往往又期望天生神力,一蹴而就,对于时间的估计存在严重的偏差,难以成事也是显然,我这篇名为“失去的写作能力”,实际上并不准确,年轻时所写的东西,如今想来,幼稚而又可笑,因此,谈不上失去,而只能说是从未具有写作的能力了。

我时常想督促自己,无论是在技术领域,或者是编码层面,都能安下心来,花心思去写点东西来,从而能够构建出自己的影响力来,然而却终然成行,分析这中间的内因,我似乎从未走出第一步,即从未开始写作,而只是在这个网络上的一角,写些这些自我的东西,反省固然有意,但一味批评自己,反倒让自卑情绪更重,而这种情绪,影响了我的shy bladder综合症,也同样影响了我继续提高自己的进程。

我近来想把三省的android app给开发出来,而我较为深入地思考之前字典软件未能善终的原因,我从未认真去思考过一个小app的应有形态,而只是侧重于功能的实现,这显然是仅在技术角度看问题的写作心态,只能功能显然并不是美,而缺乏审美则是将app去产品化的问题关键,因此,对于三省android app,我需要做的是,仔细思考这款产品的呈现形态,如何方便用户的使用(即使这款app的用户只是我而已)。

这篇短文本身,也算继续写作的一种尝试,虽然天马行空,但至少记录了我脑中此刻的状态。

致青春

前些时间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电影着实火了把,然而这片名却显得冗长了些,倒不如其片尾曲歌名“致青春”简洁而富有思索;在这接近二十八岁的这个深夜,我去找来曾经在天涯上短暂写过的一个博客,当看到那些年轻时的絮语,着实地意识到我的青春也开始渐渐远去,却无力让它不朽,因为着实有太多的遗憾。

而这部电影最让我产生共鸣的,不是爱情,也不是那讽刺般的理想与现实,而是那句”我们终将成为自己最讨厌的人“,小波曾经说过,人生就是一个缓慢被锤骟的过程,而在这个被锤骟的过程中,我开始逐渐丢失掉那些单纯,开始意识到生活的无力,并向生活逐渐屈服;以前觉得谈钱谈名太俗,而如今却也开始从众,买房谈房,将钱挂在嘴边,将自己绑成房奴,成为自己以前讨厌的人。。

然而,如果我在今夜意识到这些,如若只是为了记录下这些转变,而不能有所反省的话,这些文字又有何用呢。

这些年,我丢失的太多了,即便逐渐屈服,但仍有不甘,如今远离北京的浮华,在这小城,倒适合回归初心,多思多想,找回那些失去的纯真吧。

期望我能在这人生的漫漫长路中,能够尽可能变得让自己不那么讨厌自己,以致青春吧。

他的国

在微博上看到了太多的负能量,突然让我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割裂的社会中,一面是繁荣与欣欣向荣,一面是黑暗与暗流涌动,于是我不免产生一种错觉,觉得我其实与生活着的他的党领导下的他的国毫无关系。

脑中有了“他的国”这样的名词,我于是产生了兴趣,搜索了竟然发现韩寒竟然以此为题写了本小说,我粗略看了故事梗概,却发现是我喜欢的悲剧结局,这个词到底是谁种上,我已经分不清楚了。

近来精力实在不支,在近一点的时分,我已经难以提起精神来,这番闲思,也只好就此了结。

除夕随想

除旧岁的鞭炮尚未完全消弥,我在这旧新交接之际,多少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加上白日里读了北岛的散文集《失败之书》,突然想起自己年少时,还曾经有那些一段光阴,是爱着散文的,甚至还喜欢写一些散文来,但在工作后,我真是少有感触,或者有感触,也宁愿藏于心中,但这个春节却有所不同,我在节前顺利了结了我在北京四年多的工作,我开始能够有充裕的时间,但我其实是闲不住的人,总要给自己找点事情,来填补或者丰富我的内心,做一个有趣的人。

我在北京四年多,说来很是惭愧,从未让父母来帝都一聚,即便父亲去年去内蒙探亲,在北京西站换乘,为了不打扰我,竟然只在车开后,给我发了短信带过;而借着辞职的这段空档,适逢过年,在我的鼓动下,父母携着从小由他们带大的堂弟,一同来到他们陌生的帝都,我们一家,在我即将离开的城市度过一个新年,在车站接到了一年未见的父母,看到父亲老去的背弯,以及父母头上渐多的白发,而活泼可爱十岁的堂弟,更加剧了我心中不住的感伤,《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但时代不同,我年少时对于职业也未曾做过太多的考量,从而使自己不可避免的滞留于城市,惟有在以后的时光中,更多的
接他们到身边陪伴,聊以安慰罢。

母亲初到北京,因着晕车之故(母亲是标准的农材妇女,她很少远行),血压稍高,加之从未告诉我在家住院的旧疾,尚未见识到帝都的冬之寂廖,便要在医院输液三天,之后就已接近除夕,我们加紧选了一个很不适合的日子去故宫游玩,天冷风大,此刻我觉得自己彼时很是无知,母亲病情稍好,便要在严寒中遍历那宫闱深厚的帝城,我这儿子,很是不孝。

除夕之夜,我同女友,买来酒菜,在这寒冷的北京冬夜,一家人围着火锅,很是温暖,陪父母在不绝的烟花和鞭炮声中,看着还算不错的春晚,在陌生的京城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团聚之夜,幸福很真切,很近。

末了,既然父母都在身边,但中国人似乎较为含蓄,我无法直接对二老感谢这么些年对我的放任之恩,甚至能够本着只希望我好的念头,支持我辞去现在的工作,再次启程;当然,我还需要感谢我那未过门的妻子,他正在床上戴着耳机,给我空间和时间,让我独立写完这篇短文,并决意陪我一同浪迹漂泊。

我的工作转型计划

鉴于我决定后续投身于互联网潮流之中,虽则目前来看,我早该在二零零年前就投入这个洪流之中,可惜那时我尚少不更事,虽然叛逆,却仍认为读书考学方为正道,故而又绕了三年高中、四年大学以及四年华为工作,方得以明白自己之第一兴趣在于开源事业,第二兴趣就是互联网事业,而当前之工作,与此二者皆无关,因此考虑再三,我已决定辞去华为这份目前看似尚可的工作,追逐属于自己的互联网梦,并在工作之余,以期投入一定时间到开源事业中。

从上面这段来看,显得似乎有些矛盾,既然第一兴趣是开源事业,为何不投入其中,奈何我国凡不是落钱的事情,必然稍有人愿意从之,而为我养家糊口之故,必然得找份工作,虽则不是第一兴趣,第二兴趣也不差,也必然让我风风火火,大干一场,也相信会有不错的产出与收获。

而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金刚钻,不揽China(同瓷器,我国很脆啊)活;而我自认虽有些许写文本领,却无艺术细胞(当然,这也许缘自我家豫中农村无此环境所致,此为后话暂不表),故投入互联网的方向,自然要选择在后端做上一番,期待多年之后,上可写WEB APP,下可调试服
务器,顺带可在GNU/Linux上写点小玩意。

严肃起来,我在昨夜给自己列了清单,从技术、实践以及工作方向上给自己几个方面入手,顺便结合我那正在开发中的Pylons项目,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将顺利在互联网行业立足开来:)

*** 技术知识

  • 基础知识:网络协议(HTTP)、SQL语言(NoSQL)、新型网站架构知识,优先级高
  • 后端开发知识:PYTHON、LISP、JAVASCRIPT(NODE JS),优先级高
  • 服务器知识:优先级高
  • C based Server:Apache、Nginx
  • Python based Server:Tornado
  • CGI、FAST CGI、WSGI(PYTHON)
  • 前端开发:HTML(HTML 5)、CSS(CSS 3),优先级低
    *** 实践计划
  • 开发ZhaMiao网站,掌握Pylons网站开发及业务部署
  • 在GAE或其他Python网站上,基于成熟框架、开发一个个人网站文章管理系统,用来管理目前我个人网页上的这些文章,也即说明我将来要转出Muse,不过我可能会写一个API,
    用来在我Emacs端向我未来的个人网站文章管理系统发文

*** 工作方向

  • 小型创业公司,锻炼知识,提升个人能力以及团队作战能力,同时了解公司运作,为后续独立创业做铺垫

*** 在读文档记录

  1. RFC 2616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 HTTP/1.1,2011/11/14~Current
  2. RFC 3875 The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CGI) Version 1.1,2011/11/14~Current

*** 待读文档

*** 待读代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谨以此日志,记念我与萍走过的坎坷两年,并献给我们一定可得的美好未来。

写这篇日志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的特雷莎,萍就像特蕾莎一样,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投奔了我,并走入了我的生活;不过,我并不像托马斯,中国也不像那时的捷克,我与萍在坎坎坷坷中,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这两年,步入生活的正确轨道。

我面前的书堆上,放着萍花了两月一针一线制成的送我的十字锈,萍对我讲它的意义,我尤其记得她谈到从无到有的兴奋,而我何尝不是如此,看着萍从两年前懵懂的小女孩,到如今通过了各种各样的考试并有着自己独特思想的女人,我也一样的兴奋。

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的简单与普通,彷佛旧时那种“男耕女织”,每日早出晚归的我,在家学习并期盼我归来的萍,所谓爱情,早已经融化在日常琐碎的关心中,我更相信的,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