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必在别处

之所以起这么怪一个标题,只是因为最近在育一对儿女时的一些思考,因而但想抽空动笔记录一下,便冒出这么一个标题。

一转眼儿子刚过完七周岁的生日,近来抽空带他去附近的一个小公园玩,看他幼儿时常玩的秋千如今再坐在上面就显得有些一些滑稽,但不得不感叹孩子们真是长得很快,一转眼女儿也已经两岁半,如同我的年纪一样,恍恍然便已至不惑之年。

无论称之为被迫也好,还是主动选择,如今我都在执行一人公司的模式;而我倒也乐在其中,至少我能够目前拥有六点多回家陪孩子直到十点左右入睡这段难得的亲子时间;而这个标题,便与这段时间有关,大抵是之前的工作普遍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加班,而我也一真称得上是一个爱求知的人,因而总觉得每天不学习些什么东西,就会觉得有些愧疚,而这样的心态,在这段亲子时间上的体现便是:我似乎会特别盼望孩子们的入睡,也即总觉得孩子们入睡之后,便是自己的时间,而并不知道,或许自己并不会拥有无限的精力,人生很多事情都无法通过急切求得,在这样想之后,便会有些释然,我开始尝试专注于陪伴孩子本身,将那些待学习的事情,以及思考中的工作事项,都暂时的忘却掉,这样执行起来,反倒觉得时间过得非常之快,也重新找到多年前我求学时,回到村里成为孩子王的时光。

于是在这反思里,我突然觉得,生活不必在别处,生活大多时间都只在此处;另外如果说不惑之年对我来说有什么不惑的话,就是我不如今不再过多关注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意见,这反倒让我想起少年时似乎都要装酷说的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是如今我觉得,或许更合适的是,“走自己的路,别人其实也在走自己的路,大家都很忙,彼此并不会过多说什么”。

由于并不纠结于孩子入睡之后能学多少,反倒因为少了对孩子的催促,反倒能让他们能够不那么拖拉,从而能够早一点入睡;然而总结下来,似乎也并未少学到什么,对于流行的AI,甚至我还能够利用这段时间,逐渐掌握了部署本地大模型,晓得了LLM的基本原理,以及所谓temperature、top_k、top_p这些参数的大体意义,实在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是为记。

另附,话说如今还在坚持写博客的人,至少从LLM的角度来说,很可能还会成为语料的输入方,这应该算是我要在AI时代坚持写下去的一个动力吧:)

2024春节游记

为期两周的春节假期结束了,昨天下午到达办公室理了一下手上的工作,之后便进入较长时间的节后综合征状态,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原定的对2024年春节的旅行作一下记录的事情也只好作罢。

今天上午开始投入忙碌的工作中,效率上提高了不少,趁下午下班前已经将大多数预期工作完成,开始梳理一下2024年的这次春节旅行。

今年春节如同去年,因为父母去了中山四叔家避寒,作为独生子,我自然无乡可回,而去年春节去了泉州与厦门,今年仍然想找一个不太寒冷的滨海城市,于是自然想到了北海,于是在春节假期前,草拟了一下计划,并决定在春节正式假期前提前一周出发以避免高速堵塞。

只不过事与愿违,出发途中,在出浙江的衢州段便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拥塞,只不过仍是出程,倒不至于影响心情;在杭州西侧行驶时,经过了富阳和桐庐,自然让我想起了与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写的《与朱元思书》,其中便有“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虽然是在高速途中,依然能够看到两侧的青山,偶尔穿过富春江,这是我自中学时代就熟记于心文章,且其中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甚至可以说是我不太具备所谓斗争能力的来源;今年必定需要专程去浏览一次。

因去北海途中经过南昌,且堂弟在南昌毕业后留在南昌工作,我因腰痛无法长时间驾车,因而在南昌停留一晚,以便次日可以与堂弟一会,次日先去参观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腾王阁,腾王阁虽为重建,然而登至高层,仍然可以看到赣江风貌,思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风景,只可惜南昌城内多在施工,道路坑洼,且行人秩序混乱;堂弟工作近一年,为我们一家提前安排好了午饭,可以品尝一下当地的餐饮,从我离京前让父母带堂弟至北京小聚,至如今相逢于豫章故郡,已经十二年,堂弟也从腼腆内向的小孩子,成为稍懂世事的年轻人,光阴如梭。

离南昌后继续赶路,期间至湖南郴州市下属嘉禾县夜宿一晚,县城本身无什么特色,从到处可见的足浴可见县城生活的单调与贫乏;次日起程后便至桂林阳朔,八年前与妻子来阳朔度假并期望育儿,如今带两个孩子同来,亦算是了却一个心事,原计划只住一晚,但阳朔风景依然奇丽如故,故多延一日;当晚先至西街游玩,并借着老店椿记烧鹅找到八年前的入住的西街酒店,只可懂已经重新装修且价格不菲;次日上午先至遇龙河漂流,阳朔亦多产桂花且有桂花制品,听船家讲去苏州收桂花的闲谈,遥远的苏州与阳朔,便这样连结在一起,可谓有趣,河畔有古桥,桥上看近处山景,实在是解意的很;下午再至大榕树景区,租一量挂斗电瓶车,带孩子沿着山路颠簸中行进直至晚上,在河边餐厅吃了阳朔啤酒鱼,鱼肉新鲜肥美,一向挑食的儿子,对腊肉情有独钟让我有些意外;饭后在滿是民宿的村落中穿行,经过漓江畔已关门大吉被我形象的称之“东街遗址”,竟然又回到酒店,放下妻儿后,我一人独自还车取车,结束了短暂但丰富的阳朔二日游。

次日启程继续向海而行,于当晚到达北海城区酒店,次日尝试去红树林寻找沙滩,由于大风的缘故决定不再进入红树林景区,此后沿海边往东行进,一路上注意到似乎有大量的烂尾楼盘,只有一个豫A牌照的老乡似乎与我一样,正在寻找下海地点,只可惜开过了西村港大桥亦无法找到入海点,当日算是败兴而归。

因为近海,大多数时间都经常与孩子在海边度过,对于孩子们而言,挖沙以及冲浪似乎就可以成就他们在海边的全部乐趣,这与我们中年人思虑过多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所谓的童真,但是如此吧。

在北海一并逛了北海老街,古老的建筑能看到一些西方特色,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只可惜孩子们对此大抵是没有兴趣的。

某日想去钦州三娘湾看海豚,行至中途觉得似乎时间不够,且春节期间并非看海豚的最佳时节,因而改去一个所谓的网红景点海丝首港,已经很难想象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经过这里,但在高处远望,的确有一种开廓的气势,然而对于我这样的中原人士,似乎没有远渡重洋的基因,因而也只能突增感叹;首港里的舞蹈、舞狮,以及模拟旧时西方各国商船的实景表演,对于着迷历史的儿子有一些吸引,但自然比不过晚上九点半时的大型烟花表演,创意的引流烟花,每到一个点位就开始该点的烟花,比我们一家在元旦时在太湖边看到的烟花比赛还是要壮观的多;这样的一次游玩,使我对网红这个词似乎不至于那么排斥了,毕竟这年头走心一点的表演以及烟花,已经难以得见了。

今年年夜饭同样需要开车寻找饭店,好在终于在金滩附近找到了一条街,点了一些海鲜,甚至有一条不错的鱼,也应了年年有余这样的美好愿望,相比去年在晋江只能以肯德基作为年夜饭,今年的年夜饭算是一个较为正经的年夜饭了,饭后在海边看当地的人随意的放些烟花,年味的确有些淡了。

过完年抽了一天时间,带孩子去了防城港东兴市的国门景区,亲眼看了大清国与越南的界碑,几百年的历史转瞬即过,吃一顿越南风格的正餐,饮一杯滴漏咖啡,在一条小街带孩子品尝似乎是一家人开的一间小店,品尝好吃的蛋糕甜点,成为辛苦游玩之余的片刻缩之乐,晚上趁游人离去,重新开车停入中越友谊公园,未登文昌塔,只在状元亭给孩子们拍上若干照片,也算是开年的一个美好愿望。

之后便离开北海,先至衡阳休息,原计划至九江爬庐山,但从社媒上来看,人多且秩序混乱,故临时改为先至长沙,之后直接回家;到长沙时间尚早,且在闹市区的定王台附近,因而晚上便去酒店附近的黄兴步行街吃饭,长沙的饮食与武汉有一些相似,给孩子点了一晚面,给妻子点了臭豆腐,我则吃了一碗蛋酒,一天的驾车疲累一消而去;次日从游人较少的岳麓山西门爬山,六岁多的儿子与二岁多的女儿都非常给力,我们一路至山巅,只可惜天气不佳,无从看到湘江以及橘子洲的美景,简单休整后即下山,因人众多,只能遥望下爱晚亭,亦无意进岳麓书院观赏,在山脚下的湖南大学稍做游玩,之后便打车至西门重新取车回酒店;此后在酒店附近喝到了无处不大的茶颜悦色,并在酒店附近吃了丑师傅白辣椒炒肉,湘菜下饭,真实不虚。饭后再至黄兴步行街,并至湘江畔,观看湖南特产烟花与湖南人勇猛的烟花比赛,如果从上空看,可能还以为是要进行跨江作战。之后便徒步至杜甫江阁周边,时间已经较晚,仅拍照纪念而已。

告别市井气息浓厚的长沙,我们便启程回家,然而高速上返城车流实在过多,因而我们估计的时间,计划当晚于黄山市下面的祁门县休息一晚,此程有意思的是经过九江过了长江,却进入了湖北,原来湖北黄冈与九江只是一桥一隔,从未想到此行还能经过湖北,亦算是一桩奇事;次日饭后重新启程,由时离家已经不足三百公里,但白天高速车流仍较多,故临时改变计划,暂定自驾体验下所谓的皖南川藏线,然至途中,看到路牌后重做调整,以便给孩子们背了一路的赠汪伦加深印象,最终我们在下午四时左右到达了位于群山环绕的青弋江畔的桃花潭,西岸因未开发,且是枯水期,破败的汪伦墓仍不能遮去这里可以想象的十里桃花盛开的美景,只是的确无从想象,在没有汽车的千年前,李白如何到达了这片土地。

离开桃花潭已是晚上,一路上因为沪渝高速湖州段扩宽工程,导致仍十分拥堵,最终我们在凌晨抵达家中,孩子们已经沉沉睡去。

此次旅行我共计驾车约四千公里,意外的是,腰痛虽偶发,但大抵仍能支持我作这样的长途旅行,只不过在写这篇文章时,似乎两周的假期就如梦,杳然只剩下这些记忆。

写至此处,回想去寻找皖南桃花潭的经历,似乎让我觉得陶渊明的桃花源的确可能存在,在东晋至南北朝的这段时间,亦是战事不断,而像皖南桃花潭这样位于山深之处(我们的确还经过了一条名叫山深线的公路)的清幽之处,的确是有可能存有与世隔绝且无争的之处的罢;适逢国内经济下行,全球化似乎也式微,对于很多人愿意躺平,我也很能理解,毕竟很多人或许,都在寻找自己的桃花源吧。

与腰痛共处

转眼就到了2025年,而无论情愿与否,我都进入了所谓的不惑之年,然而我仍有许多困惑的地方,其中之一便是持久已经四年之久的腰痛。

自2020年在大厂某晚熬夜加班时产生腰部某处痛点之后,起初我并未过多在意,直到半年之后突然发现右脚开车或走路时似乎触觉与左角不太一样,使得我开始正视这个问题,并在回苏州工作之后,开始积极应对,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断、物理治疗以及传痛中医按摩。

那么到了2025年,所有的这一切尝试,似乎都没有完全成功,腰痛某个痛点似乎没有消失,中间还经历了双膝的突发疼痛与几个月后的突然消失,加上坐在凳子上的大腿接触处疼痛,各种术语的沟通与与肌肉组织的自我研究,使得我不禁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腰椎突出,因为为影像上来看,我的腰突似乎也不是常见的腰5尾1,而是腰2腰3,但亦不是特别严重的突出;还是其他的病痛,更不消说之前某医院医生说是所谓小中风时给我带来的恐慌了;所以这成为我这几年来,不但没有清楚,反而更加困惑的一个问题了。

到了2025年的这几天,在身体不适这个层面,原来的腰痛似乎变成了麻木,我似乎无法感觉到某块区域肌肉的存在,而且拒康复科医生以及自我感觉,似乎的确是右侧肌肉与左侧肌肉的厚度不够一致;而这,或许也意味着我的腰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亦是我想写下这篇博客的原因之一,做为这几年与腰痛做斗争而失改的一个记录吧。

这几年来,我常读加缪的哲学书籍,我想如果从西西弗斯神话中透露的哲理来看,或许我应该与腰痛和解,接受他的存在,我将继续进行必要的锻炼,也将坦然接受可能努力并没有回报的结果,毕竟身体已经不再是同二十多岁的身体,这诚然是一种荒谬;而对于这种荒谬而言,就如同养育孩子一般,我自然知道在当前中国的处境,或许不养育孩子才是最优解,而我却养育了两个孩子。

与腰痛共处的另外一种意味,就是不再接受它对于我情绪上的影响,我将只将它视为我身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对抗,因为对抗需要消耗过多的意志力,而这个有限的意志力,我期望更多的用在对孩子的各种行为、以及对于成年人之间的一些失信之行为的包容之上。

迟来的马来西来游记

因为我的公司与深圳公司的合作暂告一个段落,我得以全力的将精力放在自己一直用业余时间维护的一个产品上,以期望能够将这个事情切换为公司的主业,从而支持后续的发展。

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人,要想将一个产品做到满足自己满意的程度,势必要不断给自己增加一些技术上的优化;谈到我的这个产品,就是其中的一个核心组件来自于开源社区,但该组件近一年来的维护与发展较为缓慢,因而我从六月份开始谋划重构,走到八月初方才完成设计与开发工作。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适逢女儿即将两岁生日,而马来西亚又对中国公民免签,于是我便动了带孩子们去马来游玩一次的念头,最终得以在八月中旬在马来度过了总计十天精神放松身体疲惫(毕竞需要时刻响应敏感的儿子以及不到两岁的女儿)的假期;而今天已经是九月七日,距离我们返回国内已经有半月的时间,此间我完成了前述核心组件的验证与上线工作,因而终于拖延到无法说服自己,来写这一篇迟到的马来西来游记。

由于苏州没有机场,我们带着两个孩子,因此这次去上海机场与从机场回家,我们均采用神州租车的方式,在家附近取车,在上海机场P4停车楼还车取车,事实证明,这个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也节省了很多无谓的等待;唯一美中不足的时,在出发的路上,我因为儿子如同坐我的车一样,一路上大喝大叫,我没有控制住情况,对他进行喝止。

因为想要带孩子们看海玩沙的缘故,本次我们的行程的第一站定在的北婆罗洲的沙巴首府亚庇(我在想到来马来西来旅行之前,其实并不知道原来马来西亚这个国家的两部分竟然还需要坐飞机跨过南中国海才能到达),亚庇确实是一个玩海的好地方,只是我们功课所做不多,有天竟然是下午一点多才到哲斯顿港码头,此时只能简单地到Manutik岛与孩子玩了一下浮潜项目,但却体验了一把家庭包船(Ferry)的感觉,当然这个可能有被坑的成份;于是再一次去的时候,我们便早早的起床,买了普通的船票去了Manukan岛,并购买了拖曳伞项目,这一次一切都非常的顺利,海依然是那么的蓝,带儿子坐着拖曳伞浮于海天之上,有一种浮生若梦的感觉。

当然来亚庇必然需要去的景点,我们也都不会错过,在丹绒亚路海滩看到了传说中的最美落日,当然对于女儿来说,什么都比不上挖沙,儿子倒是非常配合的一起拍照,并在下了grab之后找不到厕所(btw,马来的公共厕所不像国内这样多,且很多都需要收费)拉了裤子,妻子说真想给我们拍下儿子在异国他乡的海滩边由我给他擦屁股的样子,这算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而关于沙滩,我们在去沙巴大学途中,参观了粉红清真寺,并在归途又在直落里卡式沙滩玩耍了一会儿,然而这个沙滩有太多的垃圾,我们还看到死去的水母与垃圾混合在一起,有些让人痛心;当然还有红树林寻找长鼻猴之旅行,原来我们并不是那个幸运的人,因而并未看到这个世界上只有几千只的长鼻猴,只是体验了一把萤火虫的梦幻,当我抓到萤火虫放在孩子掌心的时候,看到孩子认真许愿的感觉很好。

亚庇是一个多民族混居中的城市,马来人、菲律宾人、华人可能还是印度人,因此在食物方面,还是非常的丰富,这里不得不提我们住的附近就是亚庇城这个超市,而旁边就是两个夜市以及一条榴莲街,作为一个痛风患者,我还是没有忍住尝试了两次海鲜,口味十分特别;而也是在亚庇,才知道人家开榴莲一定要喔一下,我也有机会去吃到了传说中的顶级黑刺榴莲,口感真的很特别;当然不远的地方还有所谓的加雅街夜市,只是我们到达加雅街时,已经在丹绒亚路海滩海边吃过了棷浆饭,因而只是喝两袋手提咖啡(就是用塑料袋子和一根吸管组成的简易咖啡,不到十元人民币)解渴而已。

在亚庇期间,我们还逛了一下他们当地较大的商场,里边很多商店的招牌是中文的,可能与华人较多有关系,在商场里的物价也并不是很离谱,很想念他们十马币一大碗的冰沙,实在是解暑的佳品。

另外一个细节则是,去往红树林所在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得以见到很多民居,甚至有看到华人经营的民宿,这些民居看起来与十年前去美国看到的有些像,有个大的院子,似乎是铁皮制的屋顶,这或许也沙巴曾经与是英国殖民地有关?当地的导游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有地住宅,有些一百万折合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就可以拿下,想比我们在国内的城市以及农村的住房情况,可谓天壤之比。

结束了亚庇的旅行后,我们便乘马航到达了吉隆坡,在吉隆坡我们入住在武吉免登的核心地带,楼下就是柏威年广场以及飞轮海88商场,因为在吉隆坡的时间只有三天行程,我们只是走马观花似的去了独立广场、巴生河附近、双子塔、吉隆坡塔以及它附近的那个雨林公园(这个真的值得一提,因为很难想象在城市中心有这么一个热带雨林)以及茨厂街(这个街其实没有什么逛的,可能我们并没有对华人在马来早起的经历有多一些了解),另外在KLCC也就双子塔附近的吉隆坡中心,竟然有一个较大的公园,提供了免费的玩水设施,儿子欢迎的加入进去,各种肤色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成为这个城市包容性的一个典型示例。

吉隆坡的外国人也非常之多,在武吉免登地区与沙巴一样,同样有一些沿街启讨的人,但我想正是包容性可能也并没有人驱赶他们,甚至我对有些人还有些致敬,因为我觉得他们坐在那里,并没有看手机,在那样的高温天气下,去讨点钱,似乎也并不是容易之事。

本次马来之行还有一个收获是,我觉得我人英语沟通能力还可以,但有些吃力的则是在物价的单位以及食物的表述上,因为马来仍在用分这个单位,这点是在国内闭门学英语可能无法学会的。

我的短期记忆并不是很好,因而半月之后,就有些记忆不清晰的地方,因而这里做此游记,以备以后可以回忆往事。

女儿满月

今天是长假里的十月五日,女儿满月已经三天,与儿子出生的坎坷不同,女儿则是顺顺利利的来到我们家中,至今仿佛如梦一般,故而这篇记录的文章,也拖沓至今日方动笔。

距离我结束在外地工作的状态已一年有余,因为回苏州工作,我得以陪伴妻子从怀孕到女儿出生直至满月的这段时间,从女儿身上,我再一次看到了生命的神奇之处。

生育女儿一开始未在我们的计划之内,与儿子一样,从最初为了给养育三个孩子少年时代(我、堂弟、表弟)的母亲一个交代,到发觉生育孩子的倒果为因,再到觉得儿子一个人的孤单期望给他有个伴,也避免像我这样独生子在人生迷茫困顿时,或许会有可诉之人。

女儿的名字最终定为可语,跟儿子中间的克字,算是重了些音,结合上段,似乎若有关联,期望女儿未来可以善于言语,也期望儿子或者我们,能够可语于女儿。

女儿出生于国内政经走向的关键时刻,以及我已经步入中年,即将迈向四十岁的状态,这个时候可能自然会有很多担忧,我时常会回忆到大学时代在宿舍楼上讨论中国民主化的未来引起的激烈辩论,其实那冥冥之中就已经昭示了今日,因为人文启蒙和民主相辅相成,我们似乎未到时候,而如今前进都岌岌可危。我也有不合时宜移民的念头,期望给孩子们有一个更好的将来,或者也并不是更好的将来,只是期望他们能够有一个更自由的将来,不必退回从娃娃时起就给领袖唱赞歌的将来。,然而移民在处于中年的我来说,绝非易事,相比可塑性极强的孩子,父母则是我最大的担忧。因而十几天后,一切就将揭开谜底,党做了他们的选择,普通的人民也将做自己的选择,如果他们还能选择还有选择的话。

我一直有一种莫名的压力,假期里借助于ytb关于压力的分析应对视频,我大抵明白了,或许我总是觉得自己背负着很多远大目标的关系,因为觉得时间紧迫不可浪费,但这同样也导致了我常处于紧张的状态,无法彻底的放松,包括我一直在努力探寻所谓人生的意义,又觉得自己没有目标感,模糊的远大目标与寻不得的人生意义纠结在一起。而假期里,我似乎明白了,人生其实没有任何意义,我甚至怀疑所有伟大的人所做伟大的事,是现有了伟大的梦想然后才成就伟大的事,还是更多是机缘巧合而已,我更相信是后者。回到化解压力,我觉得自己到了跟自己和解的时刻了,期望每天都能够进入心流状态,认真陪家人生活过,这就是我所存在的意义,或者说能够创造的意义。

我需要感谢儿子,曾经医生告诉我,自然怀孕的概率比较低需要考虑试管,尽管需要频繁往返医院关注排卵,儿子仍然顺利来到,如今看着他样貌与性格都越来越像我,使我觉得后继有人。

我需要感谢女儿,做儿子的父亲与做女儿的父亲会有很多不同,女儿将使我成为一个更好更完善的父亲,继续成长。

回苏半年小记

因为科学上网工具调整的原因,一直未将这个博客的https访问处理完善,最近抽了些时间,最终采用了源站使用80端口,前端采用cloudflare来提供https访问的方式,虽然cloudflare在国内速度不快,然而这个博客对我而言,更多是一个与自己对话的一个窗口,我并不在意它的国内快慢与否。

距离去年9月中旬从大厂离开已过半年,旧历年前,我因为腰椎突出的问题,一直处于静养及定时理疗的状态,并且从一种紧绷的工作状态中停下来后,除了腰椎之外,双腿脚上亦出现了较多不舒服的症状,这一度导致我十分抑郁,所幸经过了理疗以及自我恢复,现在的身体,多少进入了能够支撑自己工作的状态。

旧历年后在先后苏州、上海疫情的阴霾下,我的公司从招聘了两人到自己辞退了其中一位,如今勉强算是研发有所进展,我也重新找到了写代码的感觉,通过自己所写近一万多行代码,看着产品功能一点一点的堆积起来还是有难得的满足感与成熟感;然而与合作方的研发,又因为深圳疫情的影响,产品集成进度也尚未达到预期,但多少对于我现身的身体状态有所帮助,我可能是比较没有野心的老板了。

晚上统计了一下回家后的每天的时间分布,因为有了孩子的缘故,妻子又怀上了二胎,每天投入工作的时间,只有9个小时左右,因此效率对于已经进入中年的我而言,是更为重要的事情,我亦常和朋友聊起,我已经不像年青时的期望得到的那么多了(尽管我其实一直都没有太多期望),因此我反倒比较喜欢当前这种状态,而且我也需要克服从多年来一直高强度工作转向普通强度工作所带来的负疚感,毕竟,欧美国家一周工作40多小时,其实也是一种常态,完全谈不上负疚,况且我一直期望给予家人多些陪伴。

期待疫情早日结束,回归正常生活,能让我带孩子回故乡看看父母罢。

Life begins at 40

最近在油管上看了一部英国皇家学会题为“Life begins at 40”的视频,一眼即可以看出,是为西方与我相仿的即将或者已经迈入中年的人的。

视频以一个小说以及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来做为整个演讲的骨架,来谈中年危机的现象与问题,因为很多像小说里的中年人特别是中年男人,有一种认为进入中年之后,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以至与死亡越来越近。

而视频通过较多的例证、近现代西方的历史,得出了一个结论,所谓的中年危机,其实是自30岁就开始的身体机能的退化与社会所形成的固定的时间模式(即一个人在每个阶段应当干什么,比如就是工作、结婚、生子、退休这种既定的模式,以及在相应的时间点的平均标准来评价自己,从而产生的焦虑),而演讲者也并未给出解法,但其实个人理解,他的建议就是如果能换一个视角来看,理解其实我们被社会观念所影响,个人其实还是有自由的,因此就能重新规划自己在中年之后的生活,甚至可以过一年全新的方式,从而度过至少40到60这超级长的时间。

从我个人而言,如今也已经接近40,而我回想之前在来苏州公司的时候,有个同事问我为何还不要孩子,我当时的语言大抵即“我自己还没有活明白/浪够,就暂时不要孩子了”,如今回想这句话,这里面暗含了两种事情,一种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同样也有类似的时间模式,我同事也受这个模式潜在的影响,更不要说如今返乡的青年所受上一辈的指指点点了;而另一种则是我潜在的判逆心理,或者说至少不愿被这种范式所约束的心思,而如今站在而立之年,回望过往、无论是读书、就业、结婚,这里面我多少都有一些拒绝范式的因子在,这或许也是我之所以会看到这个视频的原因。

从去年9月份从大厂离职,当时我的深层原因即有两种,一我需要更多一些时间陪伴儿子,二是我并不认同大厂的高强度工作状态,我也很难说服自己为了较高(或我历史最高)的收入去将就自己,更不要因为加班带来的身体伤害了。

当然我接受了朋友的合作需求,在苏州成立了公司共同创业,回望博客先前甚至十年前的旧文章,谈到很多关于创业的梦想,无论成熟与不成熟,即便站在今天,我似乎也并不比当时ready更多,然而多年前的一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即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Life begins at 40,今年我37岁,快到真正开始新人生的年景,近来得到一个喜讯,妻子又怀上了一个孩子,因为我们近来常觉得孩子孤独,于是他也决定来我们家来陪伴我们;我也重新在上次创业失败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选择了一个相对来说符合我性格特质的方向,为之而努力,从而将梦想变成现实。

btw,接近40岁还有一个好处,因为有了孩子,占据精力的地方更多了,父母亲友的事情也不少,因此要求我必须尽可能的规划好自己的时间与精力,避免像青年时代那种,无太多的牵挂,什么都可以折腾。

再来深圳

高中毕业时应该是第二次自己独自来深圳,而先前父亲带我一次,我自己还独自来过一次;本科毕业后,因为华为hr的傲慢以及我似乎主动想避开在深圳的四叔与爷爷堂弟一家,原定于入职深圳变成了入职北京,仅在深圳进行了华为入职后的培训即飞往北京,此后来深圳的机会,应该是一二年离职时来将户口从华为迁至堂叔家,然后一三年后再来将户口迁出入苏州,一六或一五年自珠海与四叔一起来他无缘立足的城市与堂叔一家聚餐。

因此距离首次来深圳探亲后的二十年,我因自大厂离职后,与人再次合伙创业,来深圳交流合作,又多了一次在深圳暂住一周的机会。

再来深圳,无论是近1点在深圳机场的排队近1小时的体验,还是高新园的高楼大厦以及从所住公寓近看腾讯大楼的cyberpunk即视感,以及无处不在的年轻人,设计感极强的公寓及电梯,多年未变的亚热带绿化,下楼即闻到二十年前就闻到的熟悉的臭臭的螺狮粉气味,以及海天一路上夜间的小吃摊体现的包容性,这些干净、活力、包容是我逃离北京后很难在一个城市能够短时间内体验到的,更不要说深圳任何一家店服务人员常在口中老板所体会出的顾客服务意识。

然而我的确与深圳错过了,人们可能会因为错过而回悔,以为当时自己未能做出更好的选择,然而从来就没有回悔药,也无需要后悔,人的见识,选择,与当前所处的状态应该有很强烈的关系,回忆起来,初中、高中我都没有尿羞症,而高中毕业大学录取前来深圳的短暂1个月,便得到了这个症状,遗患至今未能完全移除,而无论我如何思考分析,都无从知晓到具体的原因,或许是当时的深圳的巨大发展与变化,福田区(当时四叔工作的区地域)的日新月益,亦或许潜意识在隔绝某些我触摸处理的回忆。

此时来深圳的第二个晚上,我与合作公司交流一整天,因为前夜3点才到达酒店,于6点左右,早早回来,而多年的发小,亦于去年离开所呆多年的深圳的,去了江门,我远离家人,而对于社交的不擅长,导致我也不愿去骚扰同学、亲戚,这使我约有半个小时的孤独感以及对于初此交流信息量冲击感的不确定感,不过恰好在tg上读到tg创始人duruv今天在自己近37岁的一封自我矛盾的文章里的一段话:

🎂 As I am turning 37, I put together a list of 3 undervalued and 7 overvalued things in life.

3️⃣Undervalued

1. Sleep.
 Sleep gives a boost to immunity, crea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2. Nature. Nature is the environment that we are biologically designed to feel good in.

3. Solitude. Being alone offers the freedom to make spiritual and intellectual breakthroughs.

的确如此啊,难得有这样的独处的机会,我得以静观深圳,并想起自初来深圳的这二十多年的点点思绪。

再来深圳,深圳很好,我亦在自己所追求的创业姿态上继续努力着。

另外,在独处之余,看了ytb上的《A dialogue to kill the fear of public speaking | Animesh Gupta | TEDxNITCalicut》这个视频,我想作者对于fear of public speaking的一些观点可能也是适用于我,fear of public toilet的这个感觉,最近这十年,我已经解决了与陌生人如厕的问题,此刻,我需要像作者那样,想象我面临下一个十年应该如何度过的选择,是愿意继续无法解决此问题而报憾终身,还是think a gun that point to my head and need make a choice,我需要make a choice,给自己一个答案,也给孩子一个榜样,从深圳获得,就从深圳再次改变。

滞留南京

因为疫情以及妻子带儿子回山西老家的原因,我便有了滞留南京的一次机会,最大的好处,则是可以暂时不用陪着儿子,拥有两天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

写这篇博文前,在ytb上看了蒋勋老师讲的《齐物论》,槁木死灰原来出自这篇古文,听蒋老师从台湾首次去日本看雪,对槁木有实切的认识,同时也借槁木之说,谈到中年与青年的心态变化,想起少时读蒋捷的《听雨》,想起少时的我,就多少有些老气,对于“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秋风” 这样的萧索意象就十分着迷,我与蒋老师不同,自由从北方长大,槁木之类,自是熟知,默上双眼,便可回忆故村的雪后,田野被白雪所盖,寂然而萧索,然而蒋老师的槁木,并不徒是萧索,而是凝聚力量,舍弃枝叶,且待新春。

蒋老师在这个讲座里,频繁的以台湾政坛为例,以蓝绿两派互指是非为例,指出庄子的一个观点就是要人承认自己的无知,需要不设限,需要求真,需要不轻易下决论。蒋老师未谈大陆/中国,而其实这些年看到两岸的互喷,其实也有些类似。坦白讲,我非常担心在当下的教育下,以及我所看到从中国经济腾飞这时期所成长出来号召征途是星辰大海的一代的所为,自己的孩子亦会受此沾染,但其实我也抱有信心,因为像我人在中年,从小镇作题家出发,走出了故乡,纠结于见识,但仍有机会看到七十多年的蒋勋来讲庄子,能够平谈回忆起初入大学时对于台湾icq上的好友不由自进行统战的样子,相信我的孩子能够形成自己的判断与思考,蒋老师在讲座里,提到住在台北公寓里,开窗即将对面的窗,眼界囿于那小小的一片,在去外蒙古听到“向前开两天右转”这样的冲突,也能早晚能见到另外的一片天,不再局限于世界只有中国。

突然想再搜索一下蒋捷,原来《听雨》之后,尚有《贺新郎 兵后寓吴》一词作于苏州,而我明天去公司后,也将作出辞职决定,从此决意长居于苏州,人生际遇,就是这样的奇妙,而我其实毕业后亦北上南下,东奔西走,或许这即是我的人生,但能安住于苏州,有家人相伴,相比于生于宋亡于元时代的蒋捷,已是幸运。

附此词于此: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再回苏州

距离19年6月6日入职杭州福报厂工作已经2年24天,我已经达成自己104周的小目标,儿子也即将入学幼儿园,是时候说再见了。

这2年很幸运地赶上了新产品开发以及旧产品升级到我们新产品的机会,也在前主管离职后带团队完成绝大部分的升级工作,我得以亲见国内一流云网络产品研发团队的精兵强将以及技术实力,尽管与国外一线厂商仍有较大的差异,但能够亲自体验,也没有遗憾了。

云计算也逐渐进入蓝海市场,增长放缓,对于福报云来说,市场份额依然国内领先,但国内腾讯与华为也依然也在增长,因此增长压力必然反压到研发,一要在技术上创造概念,二要在服务体系上建设更好的TO B服务姿势,在这两个维度充满了挑战与机遇,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汗水与求快所带来的频繁迭代与技术升级,这个过程,对于距离客户比较近的研发人员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时间投入与加班,自20年11月启动旧产品升级到新产品过程来,我成功实现了自己75KG的目标,只不过倒不是因为锻炼,而是持续的熬夜所致。

这次再见,一方面是陪孩子与家人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我不再愿意这在这个高速的行业里迷失自己,我亲自看见自己的下属因为工作异常繁杂,尽管是双休(却也需要经常被钉钉骚扰),依然要维持十十五的这个状态,这尚且不提每周熬夜升级所占的时间,因此可以预见到,既使搬家到南京,我依然无法有太多的时间给孩子以陪伴,而他的童年时光,亦如同我三十岁后的时光,飞快的流逝,使我不太明白过多的收入带给我的是什么,何况我生活消费本不过高。

如果顺利提起离职流程,我将在国庆节前告别在南京的短暂一年的工作,再回苏州,此后我将再次休息一段时间,也将打算回老家看看家人,也带懂事后的孩子,看一看我成长的故乡。

再见,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