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与深圳公司的合作收尾之后,经过多轮思考与原型验证,我开始编写自己在iOS上的第三个App,与前面两款不同,此款软件直接定为付费软件,因为我想验证一个最简单的原则,就是是否存在客户需求,以及客户是否会为这个需求而掏腰包。

目前来看,这个需求显然是存在的,用户愿意付费在汗牛充栋的App商店里购买你的应用,并还能够持续的使用,这本身就说明这个新App存在一定的需求与价值。

然而,这个简单的文章,并不是谈这款App本身,而是谈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创造性。

工业化后,人力成为资源,在一些复杂的企业中,职工算是一个螺丝钉,当然,职业阶梯的存在,会给职工增加一个向上爬升的通道,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它显然会带来一个副作用,那就是人的创造性逐渐被抑制,因为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你将被工作中的事务所吞噬;对于有些人来说,会达到某个瞬间,从而会产生像加缪那样的哲思之问,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当然,加缪本身给出了答案,就是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要找意义的话,就是明知道是日复一日的工作,仍决心像西西弗斯那样继续推石上山,通过自我意识来证实自己的存在,从而获得意义。

IT时代的到来,以及去年以降的AI,其实摆在一个真正的程序员,或者说工程师面前,其实存在一个维持创造性的方向,那就是构建软件,当然如果您不想拥有较多的团队协作,构建App更为合适;因为在App的构造过程,你需要进行前期的思考,判断是否有一些独特的创造性,当然这个世界上完全独一无二的东西太少了,我这里所谓的创造性是指您也可以在某些点上进行改进,无论它是使用方式、抑或是软件架构;继而你会进入执行/开发阶段,你会发现曾经觉得不可能的,或者是复杂的东西,逐渐通过你的键盘的击打,或者与AI对话时的击打,从一个概念,变成一个可以实际操作的实体,这个体验,就是我这里所想强调的创造性的体验;对于我来说,当然在大厂拿到结果很好,可以得到丰富的经济激励;但是相比于频繁的开会以及运动式的一些工作,显然,这里的创造性体验更吸引我,也能驱动我在经济条件尚可但年事已高的时候,体会到物我两忘心流状态。

当然,我还要是谈回App本身,对于这个App来说,我算是有一些较好的创造性: - 将一个我所在业界有名的开源软件,应该是世界第一个porting到Apple平台,使我可继续使用熟练的C语言编写App的核心功能 - 利用我的架构以及网络能力,将另外两个基于rust编写核心组件,与C语言编写的组件,实现了良好的IPC沟通机制,以及用了一些Apple非公平API来实现核心业务 - 从一开始对于某个开源rust代码一头雾水,到能够进行深度改造,体到了中年尚能学习编程语言的快乐

以此小记,庆祝第三个个人开发App达到某个自定里程碑,同时,再记录一下创造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