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必在别处

之所以起这么怪一个标题,只是因为最近在育一对儿女时的一些思考,因而但想抽空动笔记录一下,便冒出这么一个标题。

一转眼儿子刚过完七周岁的生日,近来抽空带他去附近的一个小公园玩,看他幼儿时常玩的秋千如今再坐在上面就显得有些一些滑稽,但不得不感叹孩子们真是长得很快,一转眼女儿也已经两岁半,如同我的年纪一样,恍恍然便已至不惑之年。

无论称之为被迫也好,还是主动选择,如今我都在执行一人公司的模式;而我倒也乐在其中,至少我能够目前拥有六点多回家陪孩子直到十点左右入睡这段难得的亲子时间;而这个标题,便与这段时间有关,大抵是之前的工作普遍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加班,而我也一真称得上是一个爱求知的人,因而总觉得每天不学习些什么东西,就会觉得有些愧疚,而这样的心态,在这段亲子时间上的体现便是:我似乎会特别盼望孩子们的入睡,也即总觉得孩子们入睡之后,便是自己的时间,而并不知道,或许自己并不会拥有无限的精力,人生很多事情都无法通过急切求得,在这样想之后,便会有些释然,我开始尝试专注于陪伴孩子本身,将那些待学习的事情,以及思考中的工作事项,都暂时的忘却掉,这样执行起来,反倒觉得时间过得非常之快,也重新找到多年前我求学时,回到村里成为孩子王的时光。

于是在这反思里,我突然觉得,生活不必在别处,生活大多时间都只在此处;另外如果说不惑之年对我来说有什么不惑的话,就是我不如今不再过多关注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意见,这反倒让我想起少年时似乎都要装酷说的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是如今我觉得,或许更合适的是,“走自己的路,别人其实也在走自己的路,大家都很忙,彼此并不会过多说什么”。

由于并不纠结于孩子入睡之后能学多少,反倒因为少了对孩子的催促,反倒能让他们能够不那么拖拉,从而能够早一点入睡;然而总结下来,似乎也并未少学到什么,对于流行的AI,甚至我还能够利用这段时间,逐渐掌握了部署本地大模型,晓得了LLM的基本原理,以及所谓temperature、top_k、top_p这些参数的大体意义,实在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是为记。

另附,话说如今还在坚持写博客的人,至少从LLM的角度来说,很可能还会成为语料的输入方,这应该算是我要在AI时代坚持写下去的一个动力吧:)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