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的公司与深圳公司的合作暂告一个段落,我得以全力的将精力放在自己一直用业余时间维护的一个产品上,以期望能够将这个事情切换为公司的主业,从而支持后续的发展。
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人,要想将一个产品做到满足自己满意的程度,势必要不断给自己增加一些技术上的优化;谈到我的这个产品,就是其中的一个核心组件来自于开源社区,但该组件近一年来的维护与发展较为缓慢,因而我从六月份开始谋划重构,走到八月初方才完成设计与开发工作。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适逢女儿即将两岁生日,而马来西亚又对中国公民免签,于是我便动了带孩子们去马来游玩一次的念头,最终得以在八月中旬在马来度过了总计十天精神放松身体疲惫(毕竞需要时刻响应敏感的儿子以及不到两岁的女儿)的假期;而今天已经是九月七日,距离我们返回国内已经有半月的时间,此间我完成了前述核心组件的验证与上线工作,因而终于拖延到无法说服自己,来写这一篇迟到的马来西来游记。
由于苏州没有机场,我们带着两个孩子,因此这次去上海机场与从机场回家,我们均采用神州租车的方式,在家附近取车,在上海机场P4停车楼还车取车,事实证明,这个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也节省了很多无谓的等待;唯一美中不足的时,在出发的路上,我因为儿子如同坐我的车一样,一路上大喝大叫,我没有控制住情况,对他进行喝止。
因为想要带孩子们看海玩沙的缘故,本次我们的行程的第一站定在的北婆罗洲的沙巴首府亚庇(我在想到来马来西来旅行之前,其实并不知道原来马来西亚这个国家的两部分竟然还需要坐飞机跨过南中国海才能到达),亚庇确实是一个玩海的好地方,只是我们功课所做不多,有天竟然是下午一点多才到哲斯顿港码头,此时只能简单地到Manutik岛与孩子玩了一下浮潜项目,但却体验了一把家庭包船(Ferry)的感觉,当然这个可能有被坑的成份;于是再一次去的时候,我们便早早的起床,买了普通的船票去了Manukan岛,并购买了拖曳伞项目,这一次一切都非常的顺利,海依然是那么的蓝,带儿子坐着拖曳伞浮于海天之上,有一种浮生若梦的感觉。
当然来亚庇必然需要去的景点,我们也都不会错过,在丹绒亚路海滩看到了传说中的最美落日,当然对于女儿来说,什么都比不上挖沙,儿子倒是非常配合的一起拍照,并在下了grab之后找不到厕所(btw,马来的公共厕所不像国内这样多,且很多都需要收费)拉了裤子,妻子说真想给我们拍下儿子在异国他乡的海滩边由我给他擦屁股的样子,这算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而关于沙滩,我们在去沙巴大学途中,参观了粉红清真寺,并在归途又在直落里卡式沙滩玩耍了一会儿,然而这个沙滩有太多的垃圾,我们还看到死去的水母与垃圾混合在一起,有些让人痛心;当然还有红树林寻找长鼻猴之旅行,原来我们并不是那个幸运的人,因而并未看到这个世界上只有几千只的长鼻猴,只是体验了一把萤火虫的梦幻,当我抓到萤火虫放在孩子掌心的时候,看到孩子认真许愿的感觉很好。
亚庇是一个多民族混居中的城市,马来人、菲律宾人、华人可能还是印度人,因此在食物方面,还是非常的丰富,这里不得不提我们住的附近就是亚庇城这个超市,而旁边就是两个夜市以及一条榴莲街,作为一个痛风患者,我还是没有忍住尝试了两次海鲜,口味十分特别;而也是在亚庇,才知道人家开榴莲一定要喔一下,我也有机会去吃到了传说中的顶级黑刺榴莲,口感真的很特别;当然不远的地方还有所谓的加雅街夜市,只是我们到达加雅街时,已经在丹绒亚路海滩海边吃过了棷浆饭,因而只是喝两袋手提咖啡(就是用塑料袋子和一根吸管组成的简易咖啡,不到十元人民币)解渴而已。
在亚庇期间,我们还逛了一下他们当地较大的商场,里边很多商店的招牌是中文的,可能与华人较多有关系,在商场里的物价也并不是很离谱,很想念他们十马币一大碗的冰沙,实在是解暑的佳品。
另外一个细节则是,去往红树林所在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得以见到很多民居,甚至有看到华人经营的民宿,这些民居看起来与十年前去美国看到的有些像,有个大的院子,似乎是铁皮制的屋顶,这或许也沙巴曾经与是英国殖民地有关?当地的导游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有地住宅,有些一百万折合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就可以拿下,想比我们在国内的城市以及农村的住房情况,可谓天壤之比。
结束了亚庇的旅行后,我们便乘马航到达了吉隆坡,在吉隆坡我们入住在武吉免登的核心地带,楼下就是柏威年广场以及飞轮海88商场,因为在吉隆坡的时间只有三天行程,我们只是走马观花似的去了独立广场、巴生河附近、双子塔、吉隆坡塔以及它附近的那个雨林公园(这个真的值得一提,因为很难想象在城市中心有这么一个热带雨林)以及茨厂街(这个街其实没有什么逛的,可能我们并没有对华人在马来早起的经历有多一些了解),另外在KLCC也就双子塔附近的吉隆坡中心,竟然有一个较大的公园,提供了免费的玩水设施,儿子欢迎的加入进去,各种肤色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成为这个城市包容性的一个典型示例。
吉隆坡的外国人也非常之多,在武吉免登地区与沙巴一样,同样有一些沿街启讨的人,但我想正是包容性可能也并没有人驱赶他们,甚至我对有些人还有些致敬,因为我觉得他们坐在那里,并没有看手机,在那样的高温天气下,去讨点钱,似乎也并不是容易之事。
本次马来之行还有一个收获是,我觉得我人英语沟通能力还可以,但有些吃力的则是在物价的单位以及食物的表述上,因为马来仍在用分这个单位,这点是在国内闭门学英语可能无法学会的。
我的短期记忆并不是很好,因而半月之后,就有些记忆不清晰的地方,因而这里做此游记,以备以后可以回忆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