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晚,一位远在武汉的同学与我突然联系,向我咨询公司在武汉的招聘情况,这位同学已创业多年,遗憾的是,一直并未取得世俗上的成功。
如今他开始找工作,言语间能感觉出创业多年的带来的疲倦感,回望远去近二十年前的校园一同的失败项目经历,以及他邀我合伙参与其自己的创业项目的经历,而如今彼此都已成家,但立业却依然谈不上,而我自己也已告别首次失败的创业过程已有两年,创业之艰,二八分化,让我为我们彼此都感觉到遗憾。
我们彼此的创业,都带有早期工作的烙印,他从千万融资但随着论坛式微导致难以继续发展的互联网APP公司中出走,在与自身病痛相关的相对小众领域里进行互联网APP的尝试,早期同他合伙的同学陆续离开;我在通信厂商的小圈子里折腾,也经历了伙伴们对前景无望后的告别;如今回望去看,少了think big以及think different反倒是对于我们彼此失败的较好的注解。
创业期间微薄的收入以及养活公司的压力,与身边不走创业之路人们的稳定与闲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多少使得坚持多年的信心被动摇;而成年之后的家庭需求日益增多,暂时看来,回归公司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是缓解家庭压力的良药。
然而对于自我实现的渴求虽然被现实所压抑,它却并没有消失,对我而言,我想我可以借助工作,审视过去的经验不足以及创业失败的原因,同时注意到这个时代还是充满了各种机遇,需要我去挖掘去尝试,我曾经多次谈到自己在努力寻找人生的意义,而如今反复思考,发觉人生似乎并没有所谓的意义,这个世界少了任何一个人,都并不会停止转动,我所能做的,是尽可能让自己多去体验,而在体验的过程中,或许能带来新的东西给人们去体验,或许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给人们去体验,但就是这些体验,以及这些体验过程中经历的各种选择,构成了我存在的意义,也是对我于追寻人生意义的最好回答。
近来流行一种躺平的论调,我并不认同这是一种不思进取式的生活方式,我宁愿相信这也是一种体验,有人去体验创业就要承受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遗憾,有人去体验躺平,在躺平的过程中刷抖音度日或以沉思度日,这些并没有对错,只是不同的选择,就如同不是所有的人都追求金钱,有人觉得基本生活即可,无需996,有人觉得为了家庭,就宁愿承受996,这个世界逐渐解除了基本生活之忧,就应该如此多元。
就如同我之前所思索的,对于孩子与家庭温暖的思念,使我未来我可能会再做一次选择,选择回苏州再度创业,同时也更接近家人,这当然是美好的期望甚至是一箱情愿的奢望,然而如上所述,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
与同学聊完的末了,我跟他说,休养休养也可以,过几年再战,他也笑谈再找找机会,期待未来我们能都重新再次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