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肺炎与农历新年

二十年代的第一个春节,与江南湿冷的冬雨相伴的,是武汉肺炎的肆虐,从我自绝于朋友圈之外,并减少在班级群发言的频率之后,反倒没有过多的恐慌,反倒看到了不少苦乐之处,如不可思议谣言的一出出上演,以及各种县境村境封路的盛世奇闻,等等等等。

原计划在初一左右,如果天气好的话,从苏州开车回家看一下父母,这突如起来的肺炎,使得这个念头就此作罢,城市里人多的地方也不能去,这反倒与我的备用计划不谋而合,刚好在家里给家人作作饭,陪儿子玩玩与学习,弥补我常在杭州工作所缺乏的陪伴。

今天终于放晴,儿子早上起床就奔向屋里投射过来的阳光,稚嫩的呼唤着阳光的名字,让人心情都好起来了,陪儿子接近一周,我开始习惯他像小猴子一样的上窜下跳,不知疲倦的跑来跑去,出于被手机或推特支配的病还未痊愈,以及失去自己自由支配时间的不适,偶尔在他不听话时,还是会有无力感,然而转念去想,人生还有很长的时间,相比之下,这段假期非常之短暂,我还是有必要给孩子些更多陪伴的记忆,因而就释然了。

中午给妻子演示了一把哄孩入午睡的高招,因为儿子喜欢车车,先给他讲车车诱惑他从床上上窜下跳的状态下稳定下来,然后将路上的各种车车都跟他讲一遍,不出十分钟,他便呼呼而睡,我也得以抽空,在床边陪他睡至稳定,并继续读黑塞的《园圃之乐》,可惜今年无从陪妻儿去苏州的一些小众园林里逛逛,真是让人感到遗憾。

期望病毒蔓延的趋势能尽快被控制下来,我生长于这片土地,无论政府好与坏,我都相信这里的人民都有保持健康的权利,也期望之后,人们能从赞歌里,能够想到我们能够怎样更加尊重生命,以及为此应当做些什么,或者不做些什么。

写于杭州工作半年有余并展望35岁后

转眼间在杭州阿里异地工作已经半年,如今已经到了2020年,我也正式迈入35岁这个经常被IT人谈起的年龄大关,并且进入了20年代,多少让人欣慰的是,我还算有一个能够养家的工作。

当有了孩子之后,家庭开支逐渐变大,随着父母也不再年轻,身体上也难免会不断出现小状况,正所谓上有老,下有小,摆在我身上的责任很大,因而我觉得持续的健身,除了给家庭提供经济与精神的保障之外,是我最应该投入时间去做的事情,保持健康甚至强壮,是我35岁之后需要做的重要事情之一;回望来杭工作的这半年,每周中午基本上保证了力量训练,看得到的效果就是体重减掉约6公斤,感冒相对没那么频繁,需要继续保证之。

前几天抽空基于思维导图做了分析,从理性上讲,搬家到杭州,是一个比较优的选择,当前工作还算顺利,一年半后,这件事情计划拿上日程,我其实是一个感性的人,因为冲动,一些选择做的不够好,这次,计划用理性的方式去实现。

我已经从身边过了35岁的人身上,发现了之前读和菜头文章里提到的那种中年人将若干时间以前跟你讲的话,会再次讲一遍,你还需要认真听完的状态,在和菜头看来,这就是所谓的中年油腻,35岁后,我期望自己能够通过多思考,多接触年轻人的看法,对自己不懂之事,要避免嗤之以鼻,避免这种简单化的低功耗行为,免得重复的活着,到了40岁更加固步自封;这其实也是我觉得能将来与孩子做朋友而不是以过来人自居的解药,目前暂记于此,多年后回来再看,自己要努力做到。

鉴于自己短期内仍要持续这种周末往返两地的生活,为避免妻子成为“丧偶式育儿”的一员,我给自己一方面要求在杭州的每周,都要在周三给儿子录一段视频,让我觉得开心的事,我坚持了下来,除外,如没有意外,每周末我都带儿子在外至少玩上一天,让他多接触人和事,这点我也坚持了下来;35岁之后,我期望保持像过往所做的这样,与孩子保持足够的沟通也陪伴,继续坚持交朋友而不是立长辈威风的原则,期望孩子能够看到我的不足,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转眼离解散与朋友的创业团队已经有一年了,30岁之后,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但发生过的事情,却又显得遥远,这一年想来,虽然觉得资源太少,起始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但又觉得这件事情本身,让自己也觉得至少曾经努力过,如果有机会,我原意自己再试一次,展望过往,我觉得在公司小便池上的一句话很应景,不要让物理年龄限制了你,也如同海明威那名“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当然,思考很重要,慎思敏行。

写这篇日志时,觉得35岁这后的日志有些茫然,写完之后,多少给自己了些安慰,人需要自己给自己打气,既便肩上有压力,又有谁到这个年龄没有一点压力呢?乐观点,人在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