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因为常与同事周末往返苏州与杭州,这种状态是我当下能做的比较合理的选择,但这个选择背后,确有让我反思的地方。
我特意查看了日志,二零一一年底,我决意转型互联网,然后实则在一二年初从华为离职后,休息至四月,我依然继续在通信行业,现在回想起来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我不能接受工资降低很多去重新去做普通的互联网后端,另一方面则是我的确不喜欢上海,从很多的博客文章来看,我的确有小农意识,似乎天性中就较为排斥高大上的东西,故而甚至到今年,我面临去杭州或者上海工作,我还是较为自然的选择了杭州。
加入新公司后约半年后,也即二零一三年,很快我就开始lead公司的SDN项目,并配合如今与我往返苏州的同事,那时他负责市场,我负责研发;彼时OpenStack开始抬头,私有云公有云一直方兴未艾,我们与九州云、华云都做了不少有意思的尝试,那时阿里云其实并未有多大的影响力,故而我也很少关注到。如今想起来,觉得自己确实没有很好的视野,也未能认真思考当时的处境,身在云计算的洪流中,却甘愿在芯片公司做系统的事情,更不消说在大学时代我已经了解了xen虚拟化,对vps也一直有较多的了解,当时很多小型vps提供商还是基于openvz的技术。
因而,就如同零七年毕业时错过阿里一样,一三年我也错过了进入阿里云的机会,如今时隔六年后,我来到阿里云,尽管阿里云亦有不足,但显然错过了草创期那种给人无论是技术还是如今从阿里云成功的角度来看经济这两方面提升的机会。
除了视野,我想我其实也缺乏一种使命感,就如同我这个博客的名称一样,我是一个并不完全清楚人生意义的人,日子过的多少有些随性,但又缺乏足够的经济基础让我能够完全随性而生活。
回望过往,我曾经想过的、放弃过的、种种往事,正是因为缺乏使命感,儿子的出现某种程度上给我带来了一种使命,那就是我要尽自己的能力,给他稍微好一点的经济基础和生活丰富度,期望他能够走出我的局限性,就如同我尝试走出父亲的局限性那样。
小胜在智,大胜在德,慎思敏行,我需要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