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失的创业机会

周六同学来苏州看房,晚饭时我们聊到他朋友成功的创业事迹,一款app由于在iphone推出后占据了前期地位,至今仍能创造年入百万的业绩,让人佩服的同时,也让我反思自己这些年来所错失过的创业机会。

大学期间,我鼓捣了很多东西,建过各种论坛,玩过linux各发行版,搞过各种博客,新东西我基本上都感兴趣,但却未有一件上了规模,创造了实际效益,相比之下,北美的zuckberg却创建了如今风风火火的facebook。

工作之后,iphone这种高大上的东西咱屌丝虽然没能用上,但android g1出来后,我还是飞速的买入了android g1,却未能把握住android market这样一个同样拥有众多机会的“市场”,却注定只能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用户。

根据我近来夜不能寐时的思考,加上和同学的讨论,错失这些创业机会的原因如下:

  • 心态上满足于彼时的现状,和上篇一样,我自己闲散惯了(比方说这个系列称为苏州闲思,看来今日得改个名字才好),没有强烈的创富意识(谈钱太俗,还是叫创富较雅观,我的装13由此可见)
  • 不够玩物丧志,有好奇但不追求深入,从而导致思考停留在较低层次,比如android market这里巨大的市场机会就没有深刻体会到
  • 唯技术论,不懂得协调资源,UI/UX什么的,倘若自己不能设计,可以求助甚至付费求助也可实现
  • 缺乏产品意识,关于产品意识,要铺开谈的太多,但根据我自己的总结,这点我的确非常之欠缺

而如今即然我已经思考创业机会到了夜不能寐的程度,看来经后很有必要在关注各种新奇东西之余,也需要花点心思,思考其下可能存在的机会,并抓住一起可以利用的资源,做出点成绩来。

就用和同学的告别语也是陶渊明的辞作(当然如今这个时代,陶渊明待我70岁之后再学吧)来结束今日之思: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人生目标的重建

一四年的第一晚,我意识到自己将三十岁又近了一年,而回想过去的三十年,前二十年还是走了规矩学生的一条道路,而近十年则包含了大学四与工作的六年半,仔细推敲起来,我还是因了高中不知从何处看来的一句“平生无大志”,一直将功名利禄看的淡如白水,然而这淡如白水,却也造成了我自己很少给自己定下目标,日子随性而过,而近来看到星爷的“做人如果没有梦想,与咸鱼又什么分别”这句玩笑话,再加上习总中国梦的日夜鼓噪,而我自己也觉得这样浑浑噩噩下去也不是办法,还是应该为自己定下着实可行的目标来,来约束自己不那么散漫,也借这个新年的机会,完成人生目标的重建吧。

而这里所谓的人生目标,我倒不想再去谈什么扬名立万之类,还是回归到工作与生活上来:

在工作方面,仔细总结学习和工作的这么多年,我总算识别出了自己的最大优势就是对新东西的好奇和钻研精神,而多年的积累,使得我对新东西的理解和掌握比较迅速,工作上也能够得以体现出来;而我曾经一度自恋自己长于写文章,但从近来做汇报或者写博客来看,这方面我却显然需要加强练习;因此在工作方面,除了公司的事务外,我想我需要学会将自己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用文章的形式记录下来,争取达到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文章写出来,也即写一定数量的技术文章,将是我此后即将坚持长期目标了。

当然,作为码农,我还想借此向自己提出警醒,一定要分清道与术的区别,从我自己的精力和年龄来说,对于道的研究(指编程语言的内在细节)应该要放到次要的位置上,而应该把术的研究(指利用编程语言实现业务)放到前面,这应该是我们后续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地方,而前述的文章写作,也应该也贴合这点,要侧重应用与方案了。

在生活方面,近来碰巧看了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以台湾人为基础的故事,加上郎雄精湛的表演,很形象地描绘出了传统中国父子虽则缺乏交流,但无声的爱却从未不在的这种现象,而我在生活上的重心就是上则孝顺父母,将父母照顾好,中则爱护妻子,下则认真对待即将准备迎接的孩子,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团结和睦,稳步向前则是我应该在生活方面上的长期目标了。

而自一二年起,我开始整理每年的工作计划,并在年末过行审视,以后需要做的,就应该只是继续坚持这种习惯,并以上述的目标做为主线,继续前行。

注:

写这篇文章时,我很是疲倦,自知胡言乱语不成体统,待重读后修改吧。